中国最高法院新规:加密货币集资将面临重罚和监禁
中国对加密货币的多年打击行动再升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新裁决,通过加密代币进行集资的公民将面临罚款和可能长期监禁的处罚。
新规详解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发布的裁决明确指出,用于集资的"虚拟货币"交易将受到起诉,处罚力度将根据通过交易筹集的资金数额而定。
中国曾在2017年全球首次代币发行(ICOs)激增期间禁止加密货币集资。今日的裁决修改了国家法律,明确将数字货币纳入中国境内非法的集资形式,允许进行起诉。
新法规将于3月1日生效。根据涉案加密货币的金额,潜在的处罚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如果被定罪,违法者可能面临最高10年监禁,以及高达50万元人民币(约合7.9万美元)的罚款。
中国加密货币监管历程
过去几年,中国逐渐加强了对加密货币的言论和裁决,包括2021年的一系列重大行动。
去年5月,在中国副总理刘鹤表示必须"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后,中国多个省份关闭了加密货币挖矿业务。根据剑桥大学的数据,在禁令之前,中国矿工生产了多达67%的新比特币,但随着矿工被迫关闭或迁出中国,这一数字急剧下降。根据最新数据,美国现在以约35%的比特币挖矿算力位居榜首。
与此同时,去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指示中国各大银行和支付服务提供商针对与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的交易。9月,人民银行和其他九个政府机构重申了中国对加密货币的全面禁令。
数字人民币的推进
在此期间,中国一直在推进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计划,即数字人民币。与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不同,中国政府将对数字人民币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它有可能取代纸币和硬币。中国在试点计划之前于1月发布了数字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