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网络的崛起:远非一时热潮
每隔几周,似乎就有新的Layer 2(L2)网络推出,这让一些担心碎片化的Web3行业评论者感到沮丧。最近的一份Gemini机构洞察报告指出,大约每19天就会有一个新的以太坊L2解决方案推出。面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zkEVM和乐观汇总(optimistic rollups),批评声浪日益高涨:“这绝对是饱和点,不再需要更多的链了。”
一些对L2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认为L2是多余的,但这种观点是狭隘的。从很多方面来看,认为应该减缓创建新L2的想法,就像在1998年争论网站太多一样。L2的激增并没有导致Web3领域变得过于臃肿或碎片化。今天的链的数量并不是太多,而是少得可笑。现在正处于一个持续数十年的专业化、模块化区块链基础设施爆发的早期阶段。
L2的崛起远非一时热潮
尽管有人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L2热潮只是由DeFi狂热者引领的暂时性狂热,但实际上这是一次企业级基础设施的扩展,因为银行(包括德意志银行)、游戏工作室(2025年2月,某些L2区块链上的游戏活动增长了超过20,000%)、物流网络和全球制造商都加入了进来。
像银行和物流这样通常规避风险的行业,不会轻易进行重大的技术转型。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共区块链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回到他们固有的风险规避基因,这些行业的大型企业和机构通常不会希望在共享的、通用的L1上构建。相反,他们会希望部署自己的链,以便享受定制性能、可预测的成本、司法合规性和细粒度的隐私。
这种对专有网络的关注并不仅仅是Web3的现象。让我们想一想,Facebook、Netflix和摩根大通会共同托管在GeoCities上吗?当然不会,那么为什么Web3会有所不同呢?共享的L1和单体架构可能适用于早期的代币实验和可组合的DeFi原语,但现实是,它们无法支持现实世界企业的复杂性、监管负担或合同要求。
L2的日益可行性
得益于模块化堆栈、汇总即服务平台和突破性的零知识证明技术,启动专用链变得越来越可行,并且对跨行业的企业来说越来越容易。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启动和维护专用链的成本也将降低,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L2的数量预计将大幅增加。
一些旁观者会认为,这种未来对于被迫在链之间跳转的用户来说将是复杂的,同时他们也对流动性碎片化和可交易资产分散在多个平台上表示担忧。这些都是短视的担忧。我们正在通过共享结算层、最小化信任的桥梁和统一的账户抽象,朝着无缝互操作性迈进。最终,终端用户不会关心他们是在第4,318个汇总链上还是第9,072个链上;他们只会轻松地进行交易,并对此感到满意。
就像云计算通过抽象硬件层解锁了超大规模一样,模块化区块链正在为价值转移、资产发行和可编程信任解锁超大规模。不管怀疑者怎么说,专业化的L2不会相互蚕食。它们将服务于不同的垂直领域、司法管辖区和用例。一个用于高频交易的L2与一个用于国家土地登记的L2完全可以轻松共存。
我们并没有被链淹没——在宏伟的计划中,我们才刚刚涉足。任何认真押注于整合或某种神奇的“赢家通吃”链的人,实际上都是在押注反对规模和主权。真正的赌注是数百个L2和数千个用例,作为模块化、可扩展未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