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70.00% 30.00%
利好
利空

热门币种

更多
市值 价格 过去7天

$108701.24

1.56%

$2510.66

0.37%

$2.3916

1.52%

$670.77

3.51%

$171.22

1.82%

$0.2303

2.73%

$0.7625

3.14%

$0.2667

1.44%

$3.9164

0.81%

$15.98

2.44%

$108426.91

1.44%

$22.88

2.1%

$0.2911

1.5%

$0.00001474

2.01%

$0.19709

1.8%

$8.809

0.7%

$406.6

3.94%

$3.075

0.39%

$4.757

2.63%

$96.33

2.74%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黑石集团购入比特币ETF:巨头正式进军加密投资领域

2025-05-21 20:26:29
收藏

全球最大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首次涉足加密货币领域

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近日迈出了进军加密货币领域的第一步。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最新文件披露,该公司已购入价值108万美元的比特币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这是该公司首次进行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该ETF名为iShares比特币信托(IBIT),由贝莱德于2024年1月推出。

庞大投资组合中的一小步

尽管此次投资标志着新的方向,但这只是该公司1.2万亿美元投资组合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其另类多策略基金(BTMIX)的一部分,该公司购入了23,094股IBIT,该基金目前总资产为26.3亿美元。这一举措反映出传统金融机构对BTC及其他数字资产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不止一次押注

该公司并未止步于IBIT。根据同一份SEC文件,该公司还购入了约6,300美元的加密货币ATM运营商BTC Depot Inc.(BTM)的4,300股股票。此外,该公司还以约181,166美元的价格购入了9,889股ProShares比特币策略ETF(BITO)。这些投资共同显示出对加密货币日益增长的兴趣,尽管目前其总敞口仍然有限。

从怀疑阶段到战略规划阶段

此次投资标志着该公司在加密货币领域的进展。早在2019年,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施瓦茨曼曾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他当时表示,区块链技术似乎有用,但将其作为货币使用“相当奇怪”。此外,他指出,由于他倾向于受控经济,无法完全理解加密货币领域对他而言是一个挑战。此次投资表明,早期的怀疑者正在逐渐转变为信徒。

谨慎的初步尝试

尽管进行了新的投资,该公司在加密货币领域仍保持谨慎态度。该公司主要以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和保险业务闻名。加密货币投资仅占其总资本的一小部分。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拥有370亿美元的可部署资本。

投资“数字黄金”:更大变革的前兆

此次投资不仅仅是一个小插曲,它反映了传统金融公司中更深层次的转变。投资于IBIT和BITO等“数字黄金”相关产品,显示出对比特币作为资产类别的信心增强。即使投资规模不大,也可能促使更多机构投资者跟进。

威斯康星州的退出

有趣的是,当该公司购入比特币ETF时,其他机构却在退出。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最近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600万股IBIT股票,这些股票一度价值37亿美元。该州委员会曾是早期支持BTC的公共养老基金之一,但在2025年初选择套现并出售其全部股份。

IBIT持续走强

尽管威斯康星州退出,贝莱德的IBIT仍在蓬勃发展。自4月9日以来,该ETF没有出现一天的净流出。在过去20个交易日中,IBIT持续吸引新投资,自推出以来总净流入超过461亿美元。它仍然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点对点货币ETF。

富达和ARK落后

当该公司通过贝莱德的基金购入比特币ETF股票时,其他机构也在行动。富达Wise Origin比特币基金(FBTC)吸引了118亿美元的净流入,ARK 21Shares数字货币ETF则吸引了28亿美元。然而,这两只基金都远远落后于贝莱德IBIT的强劲流入速度。

无声但强烈的信号

这一转变得到了金融行业其他主要参与者的支持,如摩根大通,该公司最近通过提供加密货币服务和支持DeFi投资,展示了对比特币日益增长的接受度。尽管他们对数字货币的谨慎态度可能不会在一夜之间撼动市场,但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摩根大通和该公司的这些举措共同表明,BTC在金融领域的角色正在稳步扩大,未来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