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未来:消除流动性壁垒
近期,以太坊领域的一些知名思想家提出了对Layer-2(L2)征税以提升主网价值的想法。然而,以太坊的未来并不依赖于政策,而在于实现相关L2之间的无摩擦资本流动。对Rollups征税看似是提升主网价值的简洁方式,但实际上,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分裂,削弱流动性,推动用户转向中心化平台,并完全放弃去中心化金融。在一个无需许可的系统中,资本流向最受优待的地方,而以太坊的Rollups并未善待它。
流动性分裂是以太坊的真正威胁
在传统金融中,流动性与增长之间的联系已得到充分证明。资本流入的门槛越低,投资就越高。以欧盟脱欧前的单一市场为例,经济学家跟踪跨境活动时发现,英国脱欧后,资本池的访问被分裂,投资流动随之放缓。以太坊面临类似的去中心化挑战。Rollups,特别是基于乐观和零知识证明的Rollups,对提款施加了长达一周的延迟,并且仅提供零散的跨Rollup流动性。这导致了一个分裂的系统,采用率降低,资本利用不足。
开发者面临两个糟糕的选择:要么专注于一个Rollup并限制受众,要么在多个Rollup上分散流动性并接受低效。这两种选择都不符合生态系统的长期利益。因此,消除这些摩擦的协议将吸引更多资本,更高效地运作,并提供更好的体验。
资本流动应从终端用户中抽象出来
桥梁和提款队列应成为协议层面的问题,而非用户问题。在一个Rollup上部署的流动性满足另一个Rollup的需求是可行的,通过后台再平衡确保偿付能力和效率。今天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变得无形。这种从反应性桥梁到基于意图的流动性协调的设计转变,将恢复可组合性并保持去中心化。更重要的是,它将维护以太坊构建无中心看门人的开放系统的核心原则。否则,用户将继续依赖中心化交易所来绕过摩擦,为了便利而牺牲自我托管。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挑战,更是一个哲学挑战。
围绕摩擦设计是竞争优势
围绕资本效率设计正成为一种竞争优势。未来的DeFi协议不仅将在费用或收益上竞争,更将在如何在分裂的格局中获取流动性上竞争。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满足用户请求,无论用户身处何处,而无需手动转移资金的协议。结果将是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效的资本利用和更高的网络黏性。
一些底层技术正在开始解决这一问题。2026年硬分叉后计划的以太坊原生Rollups承诺更紧密的集成,虽然它们尚未准备好部署,但基础Rollups通过共享排序和改善结算,提供与以太坊更紧密的对齐,同时牺牲一些独立性。与此同时,乐观Rollups正竞相实施零知识证明以加速退出。这些创新减少了摩擦,但它们本身并不足够。规模将来自围绕这些约束设计的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来自基础层。
Zk-Rollups特别适合此任务
它们的加密结构允许链之间的低延迟和最小化信任的消息传递。这使它们成为支付、去中心化交易和实时金融产品等应用的理想选择,所有这些应用都要求速度和确定性。如果以太坊能够使跨Rollup流动无缝,它不仅将扩展,还将成为更高效金融系统的支柱。
这一结果并非必然。对Rollups征税可能服务于短期目标,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将削弱以太坊旨在加强的网络。例如,Solana已经在单一领域内提供了可组合性。虽然以太坊的模块化方法可以说更为稳健,但它不能忽视分裂带来的可用性成本。
以太坊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中立性。这应包括资本在其生态系统内自由流动的能力。未来不会通过对Rollups征税来构建,而是通过使它们作为一个经济引擎运作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