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与金融科技融合:不可避免的趋势
作者:Merlin Egalite,Morpho Labs联合创始人
金融科技在前,DeFi在后:DeFi的"莫西干"式发展
当今的金融科技公司虽然提供了出色的用户体验,但受限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孤立、缓慢、昂贵且缺乏灵活性。与此同时,去中心化金融(DeFi)提供了闪电般快速、成本效益高且可互操作的基础设施,但缺乏主流可访问性。
解决方案是什么?将金融科技的分布和用户体验与DeFi的高效后端相结合。
融合的必然性
金融科技公司严重依赖传统金融(TradFi)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孤立、部署和运行缓慢,且维护成本高昂。这种低效性限制了它们对成本和产品供应的控制,并存在潜在的基础设施风险。金融科技公司有强烈的动机转向建立在自主、可信中立公共基础设施上。
DeFi的力量在稳定币中显而易见。传统的国际电汇成本为30-50美元,需要1-5个工作日,而稳定币转账仅需几美分,并在几秒钟内完成结算。这种金融基础设施的革命性改进不仅限于支付。DeFi提供24/7/365的交易、借贷基础设施,具有即时结算、开放访问和深度流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价格执行和收益。
通过将其合规的前端接入DeFi基础设施,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专注于创造卓越的用户体验。这为创新开辟了巨大的机会,同时推动更多流动性上链,形成拥抱DeFi"莫西干"的良性循环。
主流采用的时机已到
今天的DeFi生态系统已经证明了其与金融科技集成的可靠性。有数十个协议展示了这种成熟度,通过不可变、治理最小化的设计安全地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贷款。DeFi基础设施使金融科技公司完全控制其基础设施。这在最近的Synapse破产事件后尤为重要,该事件导致Yotta用户资金被困,这些资金本应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保。
机构也在上链。BlackRock通过Securitize代币化了一只基金;Stripe以10亿美元收购了Bridge以扩展其稳定币解决方案;美国正在创建战略比特币(BTC)储备;监管的明确性正在打开闸门。这种转变是逐步的,但却是切实的。DeFi已经到来。
下一阶段
在未来的几年里,预计金融科技最先进的参与者将发布更多产品,如加密支持的贷款,提供链上储蓄账户、链上贷款、即时国际支付等。这种转变对用户来说将是不可见的,并由智能钱包和账户抽象提供支持,保持金融科技公司擅长的类似Web2的用户体验。早期采用者将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
然而,与建立在传统金融上不同,DeFi的开放基础设施意味着即使是后来者也可以从现有的网络效应中受益,而无需从零开始。
一些怀疑论者认为,金融科技和传统机构的参与将削弱去中心化,因为协议必须遵守监管要求。虽然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相反的情况更有可能发生。
期望协议在全球每个司法管辖区都实现合规是不现实的,尤其是考虑到监管的广泛碎片化。相反,监管与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比监管底层协议更有意义。然而,要使这种监管模式有效,协议必须保持可信中立。
可信中立机制遵循四个原则:
- 不嵌入对特定个人或结果的偏好。
- 开源且执行可公开验证。
- 简单易懂。
- 变化不频繁。
像HTTP和SMTP这样的例子展示了可信中立协议的力量——它们是免费、开放且不受监管的,只有客户端受到监督。同样的逻辑应适用于治理最小化、不可变的DeFi协议。
这些约束将推动DeFi建设者创建真正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的系统。集成DeFi协议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建立在最中立的基础设施之上,并访问其不断增长的网络效应。
让"莫西干"生长
DeFi的"莫西干"不仅仅是一个模因——它是一种结构性转变。要扩大规模,DeFi必须通过受监管、用户友好的金融科技渠道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保持相关性,金融科技公司必须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和机会,如最佳利率。那些错过这一机会的人可能会陷入无关紧要的境地,就像传统零售银行失去市场份额给今天的金融科技公司一样。
这种融合不仅是可能的——它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