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加速购金引发金融紧张局势升级
随着各国央行加速增持黄金储备,全球金融紧张局势持续升温。这一动向引发了关于比特币在金融未来中角色的新一轮争议,知名经济学家兼比特币批评者彼得·希夫成为主要发声者。
希夫质疑比特币的储备资产地位
希夫指出,各国央行对黄金需求的激增,反映出对美元长期稳定性的信心缺失。他在社交媒体回应质疑时提出尖锐问题:"如果比特币真是金融体系的未来,为何央行不将其纳入储备?"并解释称普通投资者购买比特币与银行通过手续费盈利存在本质区别。
即便比特币价格突破11.1万美元关口,希夫仍持续发出警告。他强调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利率上升可能引发的风险,随着债券收益率攀升,加密市场的任何脆弱性都将暴露无遗。
美国金融市场显露疲态
本周美国金融状况呈现恶化迹象:美元指数下跌2.3%收报99点上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30年期更升至5%以上。希夫认为这些趋势预示债券价格将开启下行周期。
相比之下,金银价格同步上涨,佐证了希夫关于传统安全资产重获青睐的判断。在数字资产剧烈波动背景下,各国央行自然将黄金视为更可靠的价值储存手段。
债务危机与评级下调敲响警钟
希夫将市场疲软归因于两大关键事件:首先痛批美国众议院新通过的支出法案,讽刺其为"美丽的大账单",实质却加剧国家债务负担;其次指出穆迪下调美债评级具有滞后性,此前惠誉和标普已采取类似行动。
希夫预言,若机构对美元信心持续流失,金银及铂金价格将保持上涨势头。其言论折射出数字资产拥趸与传统金融从业者之间日益扩大的认知鸿沟。
黄金仍是危机时期避风港
近期事态发展印证了希夫长期坚持的观点:央行终将回归黄金本位。尽管比特币叙事持续发酵,他仍将注意力集中在不断堆积的债务、动荡的市场环境以及不确定性时期黄金的独特吸引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