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关税豁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半导体行业罕见地获得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互惠关税豁免,但这种豁免充其量只是象征性的。大多数半导体以嵌入服务器、GPU、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成品仍然面临高额关税,部分产品的关税高达49%。这种豁免在政治上看起来不错,但几乎没有实际效益。Nvidia的DGX系统对训练先进AI模型至关重要,但并未包含在豁免的HTS代码中。Nvidia可能要为这些关键组件支付接近40%的有效关税。这样的成本可能会阻碍全国范围内关键AI基础设施项目的进展。
半导体关税可能危及《芯片法案》的目标
《芯片法案》承诺提供数百亿美元的补贴以支持国内芯片制造。然而,来自荷兰和日本等国的关键设备——先进光刻机,却面临20%-24%的关税。讽刺的是,旨在促进美国生产的关税反而增加了关键制造设备的成本。
新关税的影响已经在关键供应链中显现,减缓了进展——而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正在金融和国防等领域获得动力。任何延迟或成本增加都可能削弱美国的技术优势。
间接成本削弱了AI的豁免
现代半导体供应链是全球化和高度集成的。当服务器、GPU和其他成品面临高额关税时,对原硅的豁免毫无意义。关税间接推高了成本,消除了国内制造的任何竞争优势。
间接关税成本对高端系统的打击尤为严重。这种影响波及AI模型训练、数据中心扩展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显著减缓了行业的势头。
关税僵局阻碍投资
到目前为止,很明显美国总统的关税计划并未遵循任何常规经济趋势或计算策略。不确定的关税形势阻碍了科技行业的投资决策。公司需要可预测的成本来证明大额资本支出的合理性。持续的关税波动阻止了他们将资源投入到新的数据中心和生产线中。
这反映了2020年的供应链混乱。当时,不确定性导致了大量订单取消,并减缓了行业复苏多年。如果关税模糊性持续下去,我们可能会在2025年看到类似的取消浪潮。这将进一步加剧半导体行业现有的库存和收入问题。
国内生产并非最佳选择
这些关税的边界论点是它们旨在促进国内生产。然而,它们对鼓励真正的国内半导体生产作用甚微。尽管有《芯片法案》的补贴,大多数美国半导体公司仍然依赖国际代工厂进行制造。相反,他们面临增加的设备和运营成本。
认为关税促进国内生产的想法忽略了全球半导体制造的现实。成本全面上升,使美国公司处于不利地位,而不是提供保护。
AI项目面临更高风险
区块链和加密行业,特别是AI驱动的项目,也感受到了压力。项目严重依赖GPU和高端服务器进行挖矿、验证交易和运行去中心化AI计算。硬件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盈利能力和增长,可能会阻碍区块链应用的创新。
AI发展刚刚开始在区块链和Web3领域加速。一年前,该行业看到了投资者和VC的兴趣增加。因此,他们仍然处于更紧张的预算中。然而,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停滞。我们可能会看到创新者和开发者退出市场。连锁反应超出了普通技术行业,可能威胁未来的数字经济。
此外,这些成本压力对初创公司和小型科技公司的影响尤为严重。行业巨头可以吸收额外费用,但创新型的小公司面临生存威胁。这种动态可能会扼杀基层创新,损害整个科技生态系统。
未来展望
半导体暂时逃脱了直接关税,但豁免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关税继续打击成品,推高了整个行业的间接成本。这些关税不仅没有促进国内制造,反而造成了经济瘫痪,阻碍了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并威胁到美国在AI创新中的领先地位。政策制定者必须承认这些现实,并在对国家的技术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之前调整他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