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性能评估:从误导性指标到真实效率
在评估区块链性能时,常用的衡量指标往往具有误导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块链网络涌现,公众需要清晰、以效率为核心的指标,而非夸大的宣传,来区分不同网络的优劣。
现有指标的局限性
Taraxa联合创始人Steven Pu在与BeInCrypto的对话中指出,准确比较区块链性能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许多报告中的指标依赖于过于乐观的假设,而非基于证据的结果。为了应对这种误导性宣传,Pu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TPS/$。
随着区块链项目数量的增加,明确区分的需求也在增长。尽管开发者们都在宣传其区块链的速度和效率,但行业仍缺乏可靠的现实效率基准,反而充斥着误导性的性能数据。
Pu强调,机会主义者很容易通过过度简化和夸大的叙述来谋取利益。许多项目利用TPS等指标作为营销手段,使区块链性能听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具吸引力。
TPS指标的误导性
TPS(每秒交易量)是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区块链网络每秒可以处理和确认的平均交易量。然而,这一指标往往被用来夸大项目性能,提供对整体性能的片面看法。
Pu解释道,去中心化网络是复杂的系统,需要从整体和用例背景来考虑。但市场习惯过度简化和夸大项目的某一特定指标,而忽视整体。例如,一个高度集中、高TPS的网络在特定信任模型下可能确实有其用途,但市场对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并不感兴趣。
Pu指出,那些在单一指标(如TPS)上做出极端声明的区块链项目,可能在去中心化、准确性和其他方面做出了妥协。他举例说明,TPS这一指标掩盖了网络的许多其他方面,例如如何实现高TPS?在过程中牺牲了什么?
新指标TPS/$的提出
为了应对这些夸大的指标,Pu开发了自己的性能衡量标准:TPS/$,即主网上实现的TPS与单个验证节点每月成本的比值。这一指标基于网络主网上可验证的TPS,同时考虑硬件效率。
Pu的团队通过确定区块链主网上实现的最大历史TPS与最大理论TPS之间的差异,证明了这些指标的夸大程度。在观察的22个无许可和单分片网络中,理论指标平均比观察到的最大主网TPS高出20倍。
网络类型与性能
Pu强调,考虑两个简单且可识别的特征至关重要:网络是否是无许可的和单分片的。无许可区块链允许任何人参与,而有许可网络则限制了访问和参与,需要中央机构或受信任组的许可。
Pu认为,有许可网络与去中心化的理念相悖。他指出,网络验证成员由单一实体控制的有许可网络,实际上只是云服务,而非真正的去中心化网络。
状态分片与延迟效率
在区块链性能中,延迟是指从提交交易到确认并包含在区块链中的时间延迟。识别网络是否采用状态分片或单分片状态,可以揭示其延迟效率。
状态分片网络将区块链数据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称为分片。每个分片在一定程度上独立运行,无法直接实时访问整个网络的完整状态。相比之下,非状态分片网络在整个网络中具有单一的共享状态,所有节点都可以访问和处理相同的完整数据集。
Pu指出,状态分片网络旨在提高吞吐量,但由于需要跨多个独立分片处理交易,它们通常面临更长的最终性延迟。许多采用分片方法的项目通过简单复制其网络来夸大吞吐量,而非构建真正集成和可扩展的架构。
标准化基准的必要性
基于他的研究,Pu强调了在项目评估、资助和最终成功方面进行根本性转变的必要性。在Layer-1区块链领域,误导性的性能指标日益争夺注意力,Pu的见解提供了一个显著的替代方案。
Pu总结道,只有通过标准化、透明的测量,才能进行简单的产品选项比较,使开发者和用户了解他们正在使用什么,以及他们正在做出哪些权衡。这是任何成熟行业的标志,而加密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行业的成熟,采用标准化和透明的基准将促进明智的决策,并推动真正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宣传性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