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
根据密歇根大学最新数据,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5月初降至50.8,较4月的52.2进一步下跌,创下历史第二低点,仅次于2022年6月的低谷。全国民众普遍将矛头指向关税政策,认为这是物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关税政策引发经济担忧
调查显示,近75%的受访者在未被询问的情况下主动提及关税问题,这一比例较上月的60%大幅上升。密歇根大学调查主任Joanne Hsu明确指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主导着美国民众对经济的看法。这种担忧情绪在5月初美中双方暂停大部分关税前就已蔓延,由于多数调查反馈在暂停前收集,因此这一政策调整未能改善此次调查结果。
通胀预期持续攀升
调查显示,美国民众预计未来一年物价将上涨7.3%,高于4月的6.5%,创下数月来最高水平。长期通胀预期也从4.4%上升至4.6%。这种预期对美联储构成压力,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已明确表示,除非央行确信通胀预期得到控制,否则不会考虑降息。
学生贷款重启加剧经济压力
美国教育部本月重启了学生贷款催收工作,这是近五年来首次。摩根大通高级经济学家穆拉特·塔斯奇指出,这一举措可能导致每月减少31亿至85亿美元的可支配收入。LPL Financial首席经济学家杰弗里·罗奇认为,多重压力点正在上升,这可能抑制消费支出。
次级借款人面临更大冲击
美国银行分析师米希尔·巴蒂亚警告,次级借款人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尽管学生贷款仅占消费者总债务的9%,但剔除抵押贷款后,这一比例跃升至30%。截至第一季度,近四分之一的借款人已出现逾期,显示出巨大的财务压力。
下一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于5月30日更新,各界将密切关注关税暂停政策是否产生积极影响。但即便出现小幅回升,民众仍需应对严重通胀、债务和贷款催收等多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