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货币挖矿的困境:能源消耗与中心化问题

2018-03-08 13:51:21
收藏

工作量证明挖矿的困境与创新解决方案

比特币挖矿消耗过多能源

你可能已经听过这个论点,但比特币挖矿正在消耗世界上越来越大的能源比例。据估计,挖矿作业消耗的电力已经相当于或超过整个丹麦的用电量。虽然这还不足以造成全球灾难,但它正迅速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这是因为比特币挖矿需要通过全天候运行耗电量大的挖矿计算机来完成。每台设备,如比特大陆的S9,持续消耗超过1400W的电力。如今,大多数挖矿都是由大规模的工厂式运营完成的。冰岛是这类作业的热门地点。冰岛政府已经警告称,他们正在耗尽资源来满足对挖矿作业更多能源的无尽需求。

PIVX解决方案:完全取消挖矿

并非所有加密货币都需要挖矿。例如,PIVX根本不使用工作量证明挖矿,而是使用权益证明的高级版本。简单来说,与其运行耗电量大的挖矿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并持有PIVX单位,并因此获得奖励。这是因为当用户在线钱包中持有PIV时,他们的计算机会不断与网络保持同步,并帮助传播交易和更新。

在PIVX中,区块每分钟生成一次。在每个区块中,会向赢得该区块彩票式抽奖的权益持有者发放加密货币奖励。这种类型的"挖矿"比比特币式的工作量证明挖矿更可取,因为它只需要让计算机保持开机状态,不需要任何昂贵且迅速过时的定制硬件。

简单来说,PIVX永远不会出现能源危机,因为它根本不需要太多能源。估计整个网络的能源需求仅相当于一台风力涡轮机的发电量。

比特大陆的阴影及其背后的人

大规模比特币挖矿作业的另一个热门地点是中国。这是因为今天大多数挖矿硬件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境内也有几个地区的能源和基础设施成本相对较低。

其中最大的运营由世界上大多数挖矿硬件的制造商比特大陆进行。比特大陆不仅制造运行大部分网络的挖矿硬件,还建立了拥有数万台机器的庞大矿场。

对此,比特币.org和bitcointalk.org的联合所有者Cøbra发布了一份论文,概述了他对比特币挖矿中心化的担忧,以及他认为比特大陆所代表的风险。

DigiByte和DigiShield:多算法保护

DigiByte是一个自2014年以来日益流行的加密货币项目,它同时使用五种不同的挖矿算法。这意味着比特币矿工的首选算法SHA-256最多只占网络哈希率的约20%。

DigiByte的创始人Jared Tate在德克萨斯比特币会议上自信地表示,如果比特大陆将其所有矿机转向DigiByte区块链,他们永远无法获得超过网络的一小部分。由于DigiShield技术几乎可以即时重新调整难度,哈希率的突然跃升不会导致网络难度问题。

ASIC挖矿导致中心化

对于那些有幸(或不幸)拥有ASIC矿机的加密货币来说,工作量证明挖矿的中心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如今,比特币挖矿几乎完全由中心化实体完成。这些实体包括大型挖矿作业,以及将许多小型矿工资源汇集在一起形成单一挖矿实体的矿池。

抵抗ASIC入侵

挖矿中心化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一些基于工作量证明的加密货币在设计网络时非常小心,使其具有抗ASIC性,甚至完全防ASIC。但只要有足够的激励,即使是那些据称旨在抵抗ASIC的货币,似乎也有可能开发出ASIC。

总结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像比特币、莱特币和达世币这样的加密货币正面临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和消耗,以及挖矿的中心化。不仅如此,还有一家公司几乎垄断了所有ASIC挖矿硬件。

PIVX的创建有几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创建一个尽可能分布、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网络,从而尽可能安全地抵御攻击。去年,PIVX团队甚至加入了一些严肃的隐私功能。

DigiByte今年稳步增长。它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在会议和采访中推广其优势。虽然它仍然依赖工作量证明,但至少它防止了中心化和51%攻击。他们也基本上不受比特大陆潜在影响的影响。

当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仍在努力解决旧问题时,这些较新的加密货币是否可能是前进的方向,并帮助解决当前工作量证明共识的问题?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