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加密货币监管需谨慎行事
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迈克尔·许(Michael Hsu)近日强调,加密货币监管工作需要采取深思熟虑和谨慎的态度,而不是急于求成。许署长指出,在加密货币领域,快速解决或追逐并非恰当的处理方式。
监管即将到来
根据货币监理署(OCC)的观点,这一领域的进展需要充分理解和智能调整,以确保行业的安全、稳健,并降低风险。许署长是在10月11日哈佛法学院举办的"机构投资者与加密资产"圆桌讨论会上发表上述观点的。
许署长年轻时的人生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仓促行事的弊端。他特别指出,"错失恐惧症"(FOMO)效应无法保持中立。对政策制定者和金融监管者而言,急于求成并非最佳选择,这种做法最终可能抑制技术创新,而非鼓励创新。
"创新和包容性的承诺往往掩盖了加密货币所营造的淘金热氛围,这种氛围利用了人们对错过下一个谷歌或亚马逊的恐惧。"许署长表示。
许署长指出,美国监管机构正在采取两种方法将"加密货币纳入监管范围":一是让加密货币遵守现有法规,二是调整法规以适应行业发展。然而,过分专注于后一种方法可能会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的覆辙。
监管机构寻求解决方案
在处理加密货币监管问题时,多个监管机构需要密切而有效的合作。许署长回顾了OCC、美联储系统、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联储之间的联合努力。
去年,FDIC与美联储和OCC联合宣布,将共同努力明确处理加密资产(如稳定币)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据报道,FDIC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发布一系列政策声明,为银行提供指导。
除了呼吁跨机构合作外,监管明确性也是许署长演讲的重点之一。考虑到大量市场参与者并未意识到该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一点尤为重要。Celsius、三箭资本和Voyager Digital等一系列陷入困境的公司事件,为我们提供了痛苦但宝贵的教训。
据许署长介绍,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三个领域是:"来自加密资产公司(包括稳定币发行商)的存款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加密交易便利化相关的finder活动,以及加密托管。"许署长表示,迄今为止,跨机构工作在前两个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这位知名的加密货币怀疑论者在总结时表达了对交易炒作和痴迷的担忧。另一方面,他对加密货币的潜在益处持支持态度。监管者和立法者有必要理解新技术及其能力,以增加收益并切断风险。
银行正在参与其中
令人惊讶的是,银行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加密货币领域。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早期相比,机构兴趣变得更加严肃。许署长多次就银行参与数字资产市场发出警告。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本周早些时候开始提供加密托管服务。这项新服务允许投资基金、机构客户和银行的主要客户将BTC和ETH等加密货币与传统资产一起存放在银行的托管服务中。
此举对那些希望投资加密资产但因托管和安全问题而犹豫不决的传统公司也大有裨益。这是让传统机构更接近加密货币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