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比特币纳入资金储备策略,企业级比特币应用正持续普及。若执行得当,企业可通过资本增值、资产多元化和对冲机制获益。但并非所有比特币获取策略都具有同等价值——若企业仅以持有比特币为目的却缺乏充足资源或规模,在长期熊市中可能面临崩盘风险,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或将放大市场下行压力,造成灾难性后果。
机构持仓量倍增的现状
比特币国库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机构持仓量已翻倍。目前上市公司合计持有比特币总供应量的4%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持有动机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两种典型策略对比
以战略集团(原微策)为代表的企业已转型为比特币储备公司,其持仓量占上市公司总持有量的53%。而另一些公司则采取温和策略,在保持核心业务的同时适度配置比特币。后者相比完全依赖比特币持有的企业风险显著降低。
全押模式的深层隐患
当企业将比特币持有作为唯一业务时,其估值将完全取决于持仓量。为吸引投资者购买股票而非直接持有比特币,这类公司必须实现超额净资产溢价(MNAV),即证明股票价值高于其比特币储备总值。
战略集团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和溢价股权融资构建正向循环:溢价融资→增持比特币→提升单币持有量→维持股价溢价。但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多数跟风企业缺乏三个关键要素:
- 规模效应
- 市场公信力
- 行业领袖地位
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
当熊市来临时,抵押比特币借贷的中小企业将面临:
1. 更高利率的债务成本
2. 抵押品追加要求
3. 再融资困境
若多家企业同时抛售清偿债务,市场将陷入"死亡螺旋":
价格下跌→强制平仓→加剧抛售→信心崩塌→监管介入
理性配置的建议
战略集团的先发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对于考虑配置比特币的企业,需审慎评估以下选择:
• 适度配置:保持主营业务现金流
• 全押模式:建立完善的风险对冲机制
需特别强调的是,虽然比特币具有特性,但熊市风险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