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太坊(ETH)永久丢失量高达91万枚,损失金额突破4.7万亿韩元

2025-07-21 20:10:54
收藏

以太坊(ETH)永久损失资产已达34亿美元

以太坊(ETH)独特的去中心化设计虽能保障安全性与透明度,但其无法追回误转资产的特性也成为显著缺陷。据Coinbase董事Conor Grogan最新统计,永久消失的以太坊总量已达913,111 ETH,按当前市价计算约合4.7万亿韩元(约34亿美元),相当于流通总量的0.76%,对市场产生的实际供应限制效应不容忽视。

无法挽回的区块链特性

Grogan强调该数值仅为保守估计,实际损失可能更为严重。他在推特指出:"用户失误或技术漏洞导致的不可逆损失正在持续发生,区块链交易一经记录便无法更改。"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虽为资产保存提供优势,但也成为无法修正错误的"双刃剑"。

三大主要流失原因

分析显示以太坊流失主要存在三大诱因:

1. 错误地址转账:常见于输入错误或向不支持转账的智能合约地址发送资产;
2. 智能合约漏洞:代码缺陷或设计不足导致资金锁定或遭外部攻击;
3. 多重签名钱包配置错误:当签名参与者丢失密钥或系统被删除时,相关ETH将永久冻结。

典型案例警示

重大损失事件包括:Parity钱包漏洞导致30.6万ETH(约1.58万亿韩元)损失;QuadrigaCX交易所因钱包访问失败丢失6万ETH(约3102亿韩元);NFT项目Akutars智能合约漏洞造成3400万美元(约4726亿韩元)损失。此外,仅因地址错误转入销毁地址的ETH就达2.5万枚(约1294亿韩元)。

结构性恢复难题

核心问题在于这些流失的ETH受区块链特性限制几乎无法追回。以太坊既不存在中央管控机构,交易验证后即永久记录。Grogan补充称:"大量损失因未公开甚至未被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自EIP-1559协议实施自动销毁机制以来,已有约530万ETH(约27.48万亿韩元)被销毁,若计入此项,市场实际减少的供应量已超总量5%。

生态安全启示

以太坊资产流失问题暴露出生态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已超越单纯的操作失误范畴。持有人需强化私钥管理与转账审核流程,开发者则应通过优化智能合约设计来降低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