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Tiger Research撰写,分析了稳定币、链上信用和隐私技术如何结合释放加密资产的潜在价值,突破当前应用范围有限的瓶颈。
核心观点
加密货币在汇款和支付领域已证明其实用性,但对更广泛金融体系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传统金融提供复杂且成熟的服务体系,而加密货币无论在应用范围还是信任度层面都仍存在明显差距。
稳定币作为数字现金提升了金融普惠性,但其功能仍局限于资产存储和转移等基础场景。加密货币需要发展链上信用体系和隐私保护技术,三者结合才能支撑更复杂的金融活动。
这三个要素形成互联结构后,加密货币将突破简单功能,获得结构性变革潜力。整合后的稳定币、信用和隐私系统,可提供传统金融不具备的新型体验和运作方式。
1. 加密行业的潜力才刚刚显现
加密应用正从投机领域扩展到汇款支付等实用场景,但与传统金融市场相比规模仍然有限。2024年传统金融市场规模达247万亿美元,而加密市场仅4万亿美元,相差60倍。
加密货币虽已证明实用价值,但尚未成为主流。要进入更广阔的金融生态体系,需要聚焦三个核心要素:稳定币、信用和隐私。
2. 如何扩大加密资产影响力?
2.1 稳定币:已验证潜力但存在结构局限
稳定币是加密货币从投机转向实用金融基础设施的最佳范例。它们解决了早期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大、使用复杂的痛点,为转账、存储和兑换等基础金融功能提供稳定价值载体,在新兴市场尤其具有替代法币的优势。
但稳定币当前仅实现基础功能,无法替代传统金融的信贷、投资和资管等复杂服务。这些局限源于区块链的透明性特征——所有交易公开可见,既损害金融隐私,又限制基于信用的资产管理发展。
2.2 链上信用:加密金融的结构升级关键
当前加密金融依赖超额抵押贷款模式,贷款价值比通常不超过50%。这种结构仅服务资产持有者,限制资本效率。
新兴链上信用评分项目正突破这些限制。例如Cred Protocol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用户在Aave等DeFi协议的行为数据,预测清算风险并生成实时信用评分。3Jane更进一步,通过分析链上链下现金流(包括定期银行存款、DeFi收益等)评估信用,为缺乏传统信用记录的用户开辟可能性。
链上信用还能延伸至项目层面,使具备稳定协议收入的项目无需外部投资即可获得融资,展现加密金融向企业金融演进的潜力。
2.3 隐私技术:加密应用的范围拓展轴心
区块链透明性虽奠定系统信任基础,却导致敏感财务信息完全暴露。个人面临收支记录公开,企业更可能泄露成本结构和商业策略。
解决方案并非完全匿名,而是通过同态加密等技术实现选择性披露。例如cERC20标准能在保持交易验证有效性的同时加密金额和余额,仅在必要时向授权方披露信息。这种隐私基础设施是加密技术被企业和机构采用的前提条件。
3. 从有限影响到结构变革
当这三个要素结合时,加密货币将突破简单功能,形成支持持续复杂金融活动的完整结构。例如韩国自由职业者A可用稳定币接收海外薪资,基于该交易记录获得链上贷款进行投资,整个过程财务信息受保护但可选择性披露用于税务申报。
关键变革在于自动化——传统金融中复杂的资金流动和合规流程可在单一环境中自动完成。这种结构还能实现无国界金融参与,用户和企业可突破既有基础设施限制接入生态。
虽然许多金融领域尚未在链上实现,但随着链上信用和隐私技术在稳定币基础上发展,加密资产已显现与传统金融相当的变革潜力。这三个轴向的整合速度与效果,将决定加密行业能否真正改变规模大60倍的传统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