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的稀缺性设定是否名副其实?

2025-07-13 18:45:37
收藏

比特币稀缺性设定是否具有实质意义?

当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1万8千美元的历史新高时,知名经济学家兼黄金拥趸彼得·希夫在加密货币圈掀起热议。他批评比特币2100万枚的供应上限缺乏真实性,认为这更多是基于社会共识而非内在稀缺性。

供应上限的合理性争议

希夫公开质疑2100万枚比特币上限的合法性,认为这种设定营造的是虚假稀缺感而非真实稀缺性。这一观点引发了加密社区对比特币内在价值的激烈辩论。他强调供应上限并非坚不可摧,完全可能通过社区共识修改,这挑战了"比特币稀缺性不可变更"的主流认知。

彼得·希夫称:"2100万枚的供应量不过是普通社区的决定。它完全可以被改变,不代表真正的稀缺。"

改变供应量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上比特币供应量存在调整可能,但实际操作难度极高。以2021年的Taproot升级为例,需要获得矿工90%的同意。而修改供应量需突破更高共识门槛,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维持稀缺性叙事符合矿工的根本利益。

这场辩论同时引发了关于比特币长期发展及市场接纳度的深层思考:

• Taproot升级机制证明改变比特币核心参数(如供应量)的难度极高

• 需全体矿工一致的修改条件构成天然屏障

• 这些讨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感知稀缺性"与"实际供应限制"的平衡关系

事件表明比特币的价值叙事由技术架构与社会共识共同驱动。尽管希夫的言论引发了对其基础原则的审视,但多数专家仍坚信供应上限是比特币生态的基石要素。这场讨论为数字货币的演进史增添了新的思考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