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央行拟设全机构表决机制规范稳定币发行
韩国银行提出新规,要求非银行机构发行韩元稳定币时需获得相关监管机构全票通过。此举被视为在政府与执政党倾向于放开银行外机构发行稳定币的背景下,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
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据6日政界消息,韩国央行近日向国会政务委员会正式提交立场文件,强调在韩元稳定币发行许可阶段,需建立包括央行在内的跨部门协商机制。央行声明指出:"需要构建部委层级的监管应对体系,应考虑成立基于部门共识的政策协调机构。"
央行援引美国《稳定币法案》设立的"稳定币认证审查委员会"(SCRC)作为制度参考。该独立委员会由财政部、美联储等机构组成,负责新稳定币的审核认证。法案特别规定,当允许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发行稳定币时,必须获得委员会全票通过。
韩国央行着重强调,即便在资本管制宽松的美国,为维护传统银行体系稳健性,也设立了此类"守门人"机制。据悉,央行行长李昌镛上月23日与商业银行行长会谈时,已提及通过全票表决机制控制稳定币发行。
监管立场的阶段性调整
央行最初认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存款代币可替代稳定币,后调整为仅允许银行发行稳定币。随着非银行机构准入难以完全限制的讨论升温,监管方转而提出完善发行许可制度的折中方案。
李昌镛行长1日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在新需求涌现背景下需要重新校准计划",被解读为多次政策调整后的务实转向。
央行三大核心顾虑
韩国央行的监管审慎主要基于三重考量:首先担忧韩元稳定币滥发导致流动性激增,削弱货币公信力并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其次强调发行方信用风险或准备金管理失当可能引发"代币抛售",造成虚拟资产与金融市场风险交叉传染;最后虽未公开明言,但存在货币发行收益部分转移至私营发行商的结构性矛盾。
作为货币政策当局,这既关乎央行的象征地位与公共职能,也涉及实质经济利益。央行预计将坚持"必须在立法阶段设置充分安全阀,最大限度控制韩元稳定币衍生风险"的基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