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持有成为战略……分散投资,剖析“数字资产金融企业”的成长与局限

2025-07-21 10:35:56
收藏

数字资产财务公司的崛起与金融工程创新

研究机构DeSpread最新报告指出,资本市场正涌现一种以数字资产持有为核心战略的新型上市公司——数字资产财务公司(DAT)。这类企业通过独特的金融工程结构和估值方法,正在重塑加密资产市场的投资范式。

DAT企业的运营模式

DAT企业通过直接持有比特币(BTC)、Solana(SOL)等数字资产,将其转化为资本运作和收益创造的引擎。典型案例是自2020年起大规模购入比特币的Strategy公司(原MicroStrategy),目前持有约60万枚比特币。该公司突破传统资产持有模式,开发出"资产持有→溢价形成→高估值股票发行→追加比特币购买"的循环机制,既享受比特币升值红利,又构建起资本联动的增长飞轮。

溢价形成的双重动因

这种商业模式的溢价效应源自两大因素:首先是"可及性溢价",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为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合规便捷的投资通道,在现货ETF缺失的市场环境中尤其具有替代价值;其次是"波动性溢价",其股价表现出远超比特币本身的波动特征,通过衍生品市场的伽玛交易等需求,形成了复合型溢价结构。

资本运作的多元路径

这类企业主要通过可转换债券、ATM增发以及最新采用的永久优先股等工具实现溢价变现。这些金融工具的设计目标都是"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转化流动性",最终提升"每股BTC持有量"这一核心指标。这本质上是通过会计指标而非经营利润来凸显企业价值的创新策略。

全球化发展与风险警示

该模式已在全球多地衍生出本土化版本:日本Metaplanet将比特币作为应对日元贬值的对冲工具,通过与外部基金合作实现高速扩张;而Solana生态的DAT企业则发展出更复杂的收益模式,包括区块验证奖励、衍生资产发行和DeFi协议整合等。但研究者同时警告,这种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模式可能引发市场泡沫,且存在"死亡螺旋"风险——当溢价下降会导致融资受阻,进而迫使资产减持,最终加剧溢价崩溃。

可持续发展挑战

DAT企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比特币价格相关性过高(相关系数达0.6以上),大规模可转债到期压力(2029-2030年将面临58亿美元集中兑付),以及缺乏内生现金流。要构建长期价值,企业需要突破简单资产囤积模式,向链下抵押借贷、衍生品管理、基金托管、高波动性交易生态建设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如何将DeFi收益纳入会计报表并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将成为该模式能否持续的关键。

未来演进方向

报告最终指出,DAT企业的价值不应仅停留在数字资产保管层面,而应转化为连接资产与市场的金融工程中枢。只有证明当前溢价能转化为未来复合收益能力,通过生态整合、结构化产品创新和平台化转型构建真正的商业闭环,这种新兴模式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持久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