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的新希望:KyotoProtocol.io与Cudos的绿色合作
过去几个月对任何加密货币持有者来说都是艰难的时期。KyotoProtocol.io正致力于为这个充满压力和动荡的市场带来积极变革。在2022年世界地球日,去中心化网络Cudos宣布了与KyotoProtocol.io的合作。
合作的意义
KyotoProtocol.io计划将其尖端技术整合到Cudos主网中,使整个Cudos生态系统能够获得认证的碳信用额,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并在KyotoProtocol.io合作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实现网络间的无缝切换。
这一合作不仅为用户提供被动收益,还直接对地球产生积极影响。CUDOS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区块链,支持在其平台上构建业务的网络。KyotoProtocol.io通过其独特的DeFi解决方案,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帮助企业抵消二氧化碳排放。
简而言之,KyotoProtocol.io允许企业、用户甚至区块链通过其在DeFi应用中的独特流动性生成机制获得认证的碳抵消。KyotoProtocol.io还与其他区块链合作,不断扩大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通过加密货币流动性流动和用户基础的无许可交叉授粉,为Cudos和其他区块链增加了更多的实用性。这对区块链和项目的用户基础都有利,同时支持Kyoto Token生态系统。
如何产生被动收入
被动收入是任何资深加密货币投资者的终极目标。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可以不劳而获,但KyotoProtocol.io为用户产生的被动收入是通过提供流动性实现的。
在KyotoProtocol.io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质押流动性。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桥接或收益优化器中提供流动性类似,KyotoProtocol.io将为任何希望提供流动性的人提供智能池。流动性将产生奖励。100%的交易费用将以原生加密货币收取,并用于资助再生树木种植项目。
资助清洁项目,生成碳信用额。这一过程对KyotoProtocol.io用户来说是自动化的,无需手动操作。团队会不断更新用户基础,告知正在进行的工作、地点以及已批准的认证碳信用额数量。所有碳信用额均认证为EU ETS信用额。
合成碳信用额空投回流动性提供者。在清洁项目的碳信用额生成验证后,Kyoto基金会创建一个合成碳信用额,与账户中持有的EU ETS碳信用额1:1挂钩。用户质押流动性的平台将获得合成碳信用额作为奖励,并根据其池权重/贡献分配用户份额。
这一简单的三步过程以最高的透明度和细致的关注运行。100%的流动性奖励用于再生土地项目,100%生成的认证碳信用额返还给流动性提供者。
KyotoProtocol.io和Cudos都是Web 3.0中低门槛的区块链,交易费用极低。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并获得被动收入,同时为地球带来积极变化。
平台整合
KyotoProtocol.io将在Cudos第一层区块链上创建一个碳信用额抵消市场。这将使CUDOS持有者能够在不离开其原生链的情况下使用KyotoProtocol.io的工具。去中心化碳信用额市场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线,首个碳信用额市场预计在2022年6月15日Kyoto Token公平启动后仅三个月内发布。
参与Kyoto Token公平启动。 — 2022年6月15日即将到来。
Kyoto Token创世池的公平启动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举行。成功的买家将通过协议独特升级的广泛流行的正向重新基准智能合约基础实现惊人的固定年利率916,474%。通过硬编码税收和外部业务收入,创世分配阶段的通胀保持稳定。在第一年后,Kyoto Token将迁移到其自身的高效第一层,作为流动性提供协议与合作伙伴市场互联。Kyoto Token将成为其自身网络的Gas代币,具有通缩代币经济、验证节点和通过自身资助计划资助的整个应用生态系统。
未来是绿色的,未来是紫色的,未来是盈利的、可持续的和可实现的,与KyotoProtocol.io一起。
关于KyotoProtocol.io
KyotoProtocol.io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多层碳信用金融协议。该项目的技术通过在一套安全、完全透明的区块链账本上实施智能合约,改进了缓慢且过时的碳信用行业,为碳信用行业创造了终极标准。Kyoto Protocol的使命是使碳信用行业更加透明、高效、可访问和盈利,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用户钱包做出真正改变。
关于Cudos
Cudos通过将DeFi、NFT和游戏体验结合,推动元宇宙,实现去中心化Web3的愿景,使所有用户都能从网络的增长中受益。它是一个可互操作的开放平台启动板,将提供满足完全沉浸式、游戏化数字现实创建所需的1000倍更高计算需求的基础设施。Cudos是一个第一层区块链和第二层社区治理的计算网络,旨在确保去中心化、无许可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访问。其原生实用代币CUDOS是网络的生命线,为质押者和持有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年收益和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