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半年:经济影响低于预期但涟漪效应显现
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主要贸易伙伴实施的高关税政策已逾半年,最新分析显示其经济影响较预期平缓。尽管未出现担忧中的大规模冲击,但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正逐渐浮出水面。
政策效果两极分化
今年2月起,特朗普政府对中加墨等主要贸易伙伴征收10%-25%的高关税,旨在保护本土产业并改善贸易逆差。尽管国内外曾担忧此举将引发通胀飙升与经济萎缩,但《华尔街日报》数据显示,目前经济影响整体可控。耶鲁大学预算研究所指出,美国当前实际关税税率达18.3%,创1930年代大萧条后新高。虽然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至1.2%,但尚未陷入衰退。数据显示,6月关税收入同比激增4倍至272亿美元,贸易逆差亦缩减至602亿美元。
繁荣表象下的隐忧
经济学家警告不宜过度乐观解读表面数据。贸易逆差收窄可能源于企业在关税生效前突击进口的短期行为。此外,关税替代个人所得税的设想本就缺乏现实基础。企业回迁本土(reshoring)的预期也未能实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复杂多变的关税政策反而阻碍了投资决策。美元走强推高生产成本,进一步制约产业回流。
通胀压力暗流涌动
未来关税成本向消费端传导的风险持续累积。目前企业虽通过自行消化成本抑制了物价上涨,但普遍认为这种缓冲已接近极限。有预测显示,年底前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可能额外上涨3%-4%。若关税政策持续或扩大,或将引发更强烈的通胀压力与经济震荡。专家表示,若特朗普期待的制造业复苏与贸易改善未能兑现,关税政策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将面临根本性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