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与通缩:价值存储与交换的新视角
通缩的历史与认知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因其固定供应量的特性,在本质上具有通缩属性,这为我们理解通缩与通胀的动态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尽管由政府发行的通胀性货币主导了现代全球金融体系,但这种情况并非一直存在,其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通缩通常被定义为当通胀率达到负值时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下降。与通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货币价值不同,通缩由于货币供应量固定,反而会增加货币的价值,形成一种稀缺性。
通缩既可以指商品和服务的普遍降价,也可以特指货币购买力的提升。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关于通缩的讨论一直存在分歧。一方面,弗里德曼规则等理论认为,有限的通缩可以缓解通胀,帮助货币长期保持价值存储功能;另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则认为通缩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增加债务的价值,给债务人带来巨大压力,并在经济衰退时加剧通缩螺旋。
然而,当前的金融体系使得通胀成为政府发行货币的固有特性,而债务与货币的共生关系使得宏观经济的衡量变得极其复杂。例如,美国上一次显著的通缩发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银行挤兑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但这种通缩现象是短暂的,并与极端负面事件相关联,这影响了人们对通缩的长期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的调整导致债务泛滥,甚至经济学家也开始重新思考通缩的概念。在通缩时期,债务发行量会减少,因为债务价值增加。有趣的是,货币在通缩时期的稳定或增值可能会缓解债务融资减少的局限性。这一概念虽然难以理解,但加密货币的出现恰逢其时,为这一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加密货币与价值
价值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尤其在货币领域,价值存储与交换媒介的关系尤为复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成熟加密货币为此提供了绝佳的例子。
抛开可扩展性问题不谈,批评者很难否认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有效性。虽然比特币尚未完全实现其"电子现金"的初衷,但它无疑是历史上最稳定且具有潜在盈利能力的价值存储工具之一。
人们通常通过几种方式存储价值:将法币存入银行账户、进行投资,或购买历史上被证明是稳定价值存储的贵金属和宝石。然而,通胀证明将法币存入银行或藏于床底都是糟糕的价值存储方式,即使获得利息,其回报相对于货币贬值也不值一提。购买贵金属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价值存储方式,但对主流投资者来说往往不便,通常需要第三方托管。而比特币则不同:它方便快捷,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资金,且具有固定供应量的通缩特性。
比特币不仅因其固定供应量而具有通缩性,其发行量(挖矿奖励)每21万个区块(大约每4年)减半一次。中本聪看到了政府支持货币的通胀问题,旨在开发一种类似于贵金属但采用现代数字形式的替代存储方式。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美联储不太可能改变货币政策转向通缩,因此比特币不仅代表了一种在共识机制和区块链架构上的创新技术,更是一项将通缩性长期价值存储从实体(贵金属+宝石)转移到数字领域的广泛实验。
其他加密货币能够以预定义值编程其发行率,这也为价值和货币供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场。通胀或通缩率可以被固定,不像中央银行那样可以灵活调整通胀率。这使得人们总能知道价值所在,并能提前做出预期,基于具体价值构建系统和做出财务决策。
价值存储与价值交换
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动态性引发了一个问题:它能否同时作为交换媒介发挥作用?用于交换媒介的货币需要稳定,因为交易双方不希望处理价格波动的风险。由于比特币目前波动性较大,它并不是日常频繁购物的理想交换媒介。美元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但长期代价是贬值和糟糕的价值存储功能。问题在于,一种货币是否能够有效地同时作为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发挥作用。
中央银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以及通胀率与总体经济指标的精细匹配,实际上只允许美元发挥其中一种功能。即使美元长期价值因通胀而趋于稳定,并继续作为交换媒介,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又如何?在这方面,比特币具有法币所没有的一个重要优势:去中心化技术。
虽然比特币可能不适合小额支付,但闪电网络的出现可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在无需中介的情况下促进双方之间的微支付,这项技术有望克服一个重大的金融障碍。预测闪电网络在比特币网络中普及后的影响虽然困难,但它将回答一些重要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一种货币是否能够同时作为交换媒介和长期价值存储工具。这一特性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货币,并因将货币与政府机构和银行挂钩的复杂性而进一步受到限制。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独立于这两者之外,或许它们可以为这个长期困扰经济学家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