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公司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知名区块链初创公司Blockchain(非区块链技术架构)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一家看似已被遗弃的公司模仿其网站形象,并即将启动ICO(首次代币发行)。加密货币市场大多缺乏监管,使得这类问题几乎不可避免,但美国法院系统似乎开始认真对待加密世界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Blockchain作为一家致力于帮助加密社区打击诈骗的公司,竟然成为了诈骗者的目标。诉讼中的另一方是似乎已被遗忘的“Paymium”公司,这家公司原本被认为早已退出了比特币历史舞台。
法律似乎站在Blockchain一边
Paymium曾是2013年加密争议的核心。该公司声称自己遭遇黑客攻击,导致众多客户和债权人损失了大量加密货币。其“Instawallet”服务最终彻底失败,在暂停索赔服务后,公司似乎倒闭了。
上周,Blockchain在美国联邦法院对Paymium的现任负责人提起诉讼。虽然目前细节尚不明确,但纽约法院最近的一项裁决可能让Paymium的运营者陷入困境。
纽约的一个案件可能为ICO诈骗者树立重要先例。在针对Protostarr ICO的案件中,法官裁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以合法打击潜在的欺诈性ICO。被告Maksim Zaslavskiy的律师曾辩称,由于美国证券法模糊,ICO不属于SEC的管辖范围。Zaslavskiy与多家加密公司有联系,包括RECoin和PlexiCoin ICO。
重大全球影响
这些案件看似晦涩,但可能产生广泛影响。Blockchain在卢森堡注册,却选择在美国法院起诉Paymium。SEC监管着全球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如果他们决定追查违规者,美国与众多国家都有执法条约。
美国似乎已在(潜在的联邦)司法层面决定,代币被视为证券,属于美国监管机构的管辖范围。自诞生以来,加密货币市场大多处于执法和监管机构的集体雷达之下,但这种情况似乎正在改变。
显然,Maksim Zaslavskiy特别提出代币不能被视为证券。现在纽约法院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先例的重要性难以估量。可以合理假设,如果有人想在ICO中指控不当行为,他们将能够在纽约法院提起诉讼。
诈骗猖獗
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研究估计,2017年超过80%的ICO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欺诈行为。幸运的是,去年ICO筹集的资金并未被平均分配。在2017年流入ICO的约120亿美元中,估计有超过13亿美元流向了看似完全是骗局的ICO。
随着美国法院允许将代币视为证券以进行起诉,可能会开始追查重大ICO诈骗以儆效尤。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犯罪的起诉力度不如暴力犯罪,但对于加密货币,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需要明确的是,并没有新的法律,只是对现有法规的澄清。由于用于起诉Maksim Zaslavskiy的法规去年就已生效,欺诈性ICO几乎没有合法的操作空间。
对于众多受骗的ICO投资者来说,这对那些以为自己可以毫无后果地卷走数亿美元的不法分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