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过山车行情:从10.8万美元暴跌至9.2万美元(市场动态更新)

2024-12-21 00:26:00
收藏

加密货币市场周报:比特币过山车行情引发市场震荡

加密货币市场并非总是充满阳光与彩虹。尽管过去几周似乎风平浪静,但过去七天的市场表现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比特币价格如同过山车般剧烈波动,大多数山寨币也未能幸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蒸发了超过3000亿美元。

市场回顾

本周初,市场延续了近期的一贯走势——持续上涨。比特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突破108,000美元大关,市场普遍关注美联储会议结果。投资者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再次降息,这通常被视为对风险资产的利好消息。然而,事与愿违。

在会议期间,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考虑到国内通胀上升,可能会考虑放缓降息步伐。这一表态不仅引发了加密货币市场的全面抛售,也波及传统金融市场,主要指数均出现显著下跌。

更引人注目的是,鲍威尔谈到了比特币可能成为美国储备资产的可能性,但指出美联储在法律上被禁止持有比特币。这可能对特朗普的计划造成影响,投资者显然对此并不买账。截至今日早些时候,比特币价格已跌破100,000美元,一度下探至92,000美元附近。

仅在周五一天,加密货币市场的清算头寸就超过13亿美元。

山寨币表现

大多数山寨币均呈下跌趋势:以太坊下跌近15%,XRP下跌10%,BNB下跌8%,Solana下跌15%,DOGE下跌25%,等等。

市场展望

与往常一样,社区中已有许多人开始猜测这轮牛市是否已经结束。但在此类时刻,保持宏观视角尤为重要。无论如何,未来几周的市场走势很可能相当有趣,让我们拭目以待。

重点新闻

市场总市值:3.45万亿美元 | 24小时交易量:4820亿美元 | BTC主导地位:55.3%

BTC:96,552美元(-4.5%) | ETH:3,370美元(-15%) | XRP:2.21美元(-10%)

MicroStrategy宣布在BTC价格突破10万美元后进行首次比特币购买。由Michael Saylor创立的商业智能巨头再次宣布大规模BTC购买计划。本周,该公司斥资15亿美元,以略高于10万美元的平均价格累计购买15,350枚BTC。

Ripple宣布将于12月17日推出稳定币,XRP价格应声上涨。尽管仍在与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进行法律斗争,Ripple本周终于推出了名为RLUSD的稳定币产品。代币于12月17日发布,当时对XRP价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太坊巨鲸群体累计持有创纪录的57.35%供应量。根据链上数据,以太坊巨鲸近期持续增持。持有至少100,000枚ETH的大型钱包数量已攀升至历史新高,占整个供应量的57%以上。

BlackRock的IBIT在不到12个月内几乎翻倍其黄金ETF的20年资产管理规模里程碑。全球最大的比特币ETF继续打破记录。截至12月19日,其资产管理规模在过去11个月内飙升至近600亿美元,远超该公司最大黄金ETF的表现。

尽管美联储最新降息,比特币价格仍跌破10万美元。整个金融领域都预期2024年底将再次降息,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鲍威尔关于可能在2025年停止降息的鹰派言论,令本就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市场遭受重创。起初,比特币价格跌破10万美元,随后迅速失守该关口,一路下跌至92,100美元,引发市场关于这轮牛市是否已经结束的猜测。

美联储效应:比特币ETF遭遇最大单日净流出,价格跌破96,000美元。鲍威尔的上述言论似乎吓坏了美国投资者,尤其是现货比特币ETF的持有者。在FOMC会议后的第二天(12月19日),这些金融工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日净流出,近7亿美元被撤出。

特别优惠(赞助)

免责声明:CryptoPotato上的信息来自被引用的作者。其不代表CryptoPotato关于是否购买、出售或持有任何投资的观点。建议您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自行进行研究。使用提供的信息需自行承担风险。详见免责声明了解更多信息。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