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威胁引发比特币安全疑虑
随着著名的"Q日"(量子计算机超越比特币加密技术之日)的临近,业界对此的担忧日益加深。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在其比特币ETF申请文件中明确提及了量子风险,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面对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比特币的安全性是否已经过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风险,更关乎重大实际利益。
核心要点
1. 贝莱德首次在比特币ETF申请文件中列出量子风险
2. 若出现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约25%的比特币将面临风险
3. 谷歌已开发出能够完成经典超级计算机无法实现运算的量子处理器
4. 后量子解决方案已在测试中,以保护比特币应对这一即将到来的威胁
量子计算威胁笼罩比特币
贝莱德在其更新版的比特币ETF(iShares)说明书中首次提及了量子计算的威胁。这种威胁源于量子计算机可能具备解密比特币交易私钥的能力。贝莱德在文件中解释称:"如果出现足够强大的量子处理器,它们可能会解密私钥,危及钱包安全。"
该公司还强调,向抗量子密码学的过渡需要比特币社区的广泛共识。这种向新标准的转变可能会很复杂,甚至引发争议。
从技术角度看,这种担忧源于Shor算法,该算法理论上能够破解比特币网络所依赖的椭圆曲线加密。谷歌和微软已经展示了量子计算的进展,如Willow和Majorana 1处理器,它们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难以想象的运算。然而,现实距离立即的威胁还很远。
正如Tether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所说:"量子机器还远不能破解256位安全性",这提供了一些喘息的空间。然而,根据分析,流通中近25%的比特币存储在可能易受攻击的地址中,特别是那些已经公开其公钥的地址。如果开发出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这些比特币将面临风险。
关于量子威胁的不同观点
加密社区对此意见不一。像Coin Bureau这样的一些人警告说威胁的严重性。他们的推文强调:"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刚刚在其比特币ETF申请中将量子计算列为风险。"这一机构警告足以提高人们的关注。
相反,像Ole Lehmann这样的专家则持更为乐观的态度。他们提醒说,比特币早就预料到了这种风险。Ole写道:"比特币并不害怕谷歌的量子处理器Willow。中本聪在14年前就预见到了这种威胁。"他详细说明,尽管Willow处理器具有革命性,但这只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要威胁到比特币,还需要技术上的几个数量级的飞跃。
Ole补充道:"比特币开发者已经在研究后量子签名,如SPHINCS+,这将取代旧的方法。"此外,区块链并非静态的。最近的升级,如SegWit或Taproot,已经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社区和开发者展示出的适应能力表明,未来将会有有效的后量子保护措施。
关键数据和金融影响
量子计算不仅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也是比特币和加密领域面临的重大经济挑战。以下是一些关键数据:
1. 贝莱德的比特币iShares基金持有640亿美元的净资产
2. 约25%的比特币(约400万枚)处于易受攻击的地址中
3. 谷歌宣布其量子处理器能在5分钟内解决一个问题,而经典超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
4. 自今年年初以来,比特币ETF已吸引超过410亿美元,显示出尽管存在风险,市场仍保持强劲兴趣
5. SPHINCS+等后量子签名已经在比特币测试网上进行测试
这一观察显示出一种矛盾: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威胁,专注于即时的波动性和增长,而量子威胁则需要深入的准备。此外,向后量子密码学的过渡可能会很艰难,并可能分裂社区。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一些参与者也将量子计算视为机遇。例如,专注于网络安全的Naoris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可以在不需要硬分叉的情况下保护EVM兼容的区块链。这种创新方法在保持网络兼容性的同时,为应对未来风险提供了额外的保障。因此,量子计算的兴起可能会刺激新一代保护措施的出现,将增强的安全性与技术连续性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