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加密货币犯罪猖獗,监管缺失成最大隐患
作为全球前五大加密货币市场之一,韩国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活跃程度与其面临的挑战同样引人注目。本周早些时候,韩国法务部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两年间,韩国因加密货币相关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2.69万亿韩元(约合22.8亿美元)。
犯罪数据触目惊心
这份报告涵盖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数据。据法务部统计,在此期间已起诉并拘留了至少132名加密货币犯罪分子和诈骗案主谋,另有288名犯罪分子被起诉但未被实际拘留。
监管真空导致问题加剧
报告还揭示了法务部及法务部长朴相基在打击加密货币犯罪方面的努力,以及监管缺失对执法工作造成的阻碍。报告指出,韩国加密货币交易所中出现越来越多不透明(或准匿名)账户,这使得用户身份识别和资产流动追踪变得十分困难。
此外,一些小型交易所为规避2018年实施的匿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禁令,转而使用"蜂巢账户"进行操作。这些交易所将用户资金存放在企业银行账户中,从而隐藏用户身份。尽管政府试图阻止这种做法,但法院基于"关闭交易所持有的企业银行账户不合适"的裁决,叫停了政府的这一举措。
交易所面临潜在危机
虽然报告并未具体说明法务部遏制这一犯罪现象的计划,但这对加密货币交易所而言显然不是好消息。除了用户本身,这些平台(以及韩国几乎所有其他资产托管机构)是加密货币犯罪的主要受害者,犯罪率的上升只会让它们的利润面临更大风险。
然而,一些交易所似乎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上月有报道称,韩国五家交易所已同意增加对用户的责任。这一进展是在公平贸易委员会提出初步要求一年后达成的,虽然未透露交易所名称,但Bithumb被确认为同意方之一。据报道,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过失,这些交易所都将承担赔付责任。
这一做法可能会推广至所有在韩国运营的交易所:政府可以强制要求它们在欺诈或犯罪案件中对用户承担更多责任,希望通过这种增加风险的方式促使它们提高警惕并遵守规则。
然而,即使这样的解决方案也表明了一个事实:韩国急需制定明确的加密货币行业监管法规。有了这些法规,加密货币活动将得到更有效的规范,犯罪浪潮也将毫无疑问地被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