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叙事的多重维度
如同所有叙事一样,Web3叙事服务于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并反过来被他们推动以满足其利益。一方面,它是风险投资家对K街不喜欢的术语(“加密货币”)的一种委婉说法;另一方面,它是LinkedIn/Twitter上的普通大众半心半意地试图将自己与他们认为的下一个大事件联系起来;第三方面,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加密货币玩家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家的营销,试图为自己正名;第四方面,是根深蒂固的科技行业巨头为管理市场预期并定位自己为这一表面进化趋势的必然赢家而发起的先发制人运动。让我们揭开帷幕,揭示幕后正在发生的事情。
互联网的起源与演变
“那时,我发现不同电脑上的信息各不相同,但你必须登录不同的电脑才能获取这些信息,这让我感到沮丧。此外,有时你必须在每台电脑上学习不同的程序。因此,弄清楚事情是如何运作的真的很难。通常,去问喝咖啡的人会更容易一些。”这是他的顿悟时刻,随后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发明了一种使用超文本共享信息的全新方式。他还在业余时间发明了HTML、HTTP以及URI/URL背后的概念,并编写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app”)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httpd”)。
值得一提的是,多产的发明家范内瓦·布什早先就预见到了带有类似今天超链接的注释的研究图书馆,而链接分析最终成为搜索算法的基石也绝非偶然。搜索导致了实现,即在网络上进行买卖,而SSL 1.0的出现确保了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可以说,我们成为了在线“消费者”。
Web 2.0的兴起与问题
随后,现代硅谷接管并做了它最擅长的事情,即“捕获”价值,我们看到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泡沫破灭。Web 2.0标签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短语出现,指的是通过“社交媒体”让消费者互动和协作的模式,由“用户生成内容”病毒式启动。这与第一波网络形成对比,在第一波网络中,用户仅限于被动地“消费”从网站上通过HTTP管道呈现的任何内容。
伯纳斯-李并不喜欢这个标签——据说他曾将其描述为行话。但我们并不在乎,随着Facebook、YouTube等的出现,我们被新的“社交”网络(VC行话)或“读写”网络(科技行业行话)所吸引,我们现在都成为了内容创作者。生活是美好的,直到我们意识到没有人愿意为此付费,而我们现在都成为了“产品”。
Web3的本质与未来
那些预言控制权将回归用户和消费者创作者的先知们,继续面临着监控资本主义的反乌托邦系统的现实;“将私人人类经验单方面声称免费原材料,转化为行为数据”,引用肖莎娜·祖博夫教授的话。是的,它是免费的,但代价是什么?隐私的丧失、公司和国家的监控、在地方、国家和超国家层面上破坏和播种、并助长不信任,以及左右和中心的煽动分裂。但请记住,广告是个性化的,行为操纵是潜意识的,给魔鬼应有的评价。
Web 2.0的遗产将体现在它如何调和其作为一个非凡的盈利机器的身份,这个机器颠覆了商业和商业模式,并与其在21世纪早期在美国时代精神中的有争议的角色相协调。“我们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信任的电子交易系统。”这是中本聪在其开创性论文中的简洁结论。一个不依赖可信第三方的电子交易系统。这就是全部。其中没有关于Web、Web 2.0或假定的Web 3.0的内容。如果你正在构建一个不依赖可信第三方的电子交易系统,那么请务必使用区块链。否则,请继续你的旅程。
区块链的独立性与主权
实际上,区块链是经济平台,使得开发不依赖可信第三方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可能。为什么是经济平台?因为与所有传统计算平台不同,区块链平台具有内在的经济激励,确保了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现在,不依赖可信第三方有一些副作用,特别是主权,即对相关(私人)数据或其他资产的控制,选择这些资产存储和/或托管地点的能力,以及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数据访问权限的能力(或不提供),无论你选择多长时间。
主权是有趣的;它是重要的,并且将在未来几年变得至关重要。你知道这一点,我在这里不需要多说。社区在风险投资家出现之前并不需要使用Web3这个术语;兜了一圈,伯纳斯-李最近指出“事实上,Web3根本不是网络”,他提出了自己的提案,称为“Web 3.0”,以重塑互联网,加入这个词汇沙拉;也许,是时候放下这个包袱,直接称之为区块链了。不多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