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与隐私危机:Libra引发的信任边界之争
近年来,Facebook剑桥分析公司数据丑闻等备受瞩目的科技巨头隐私事件,揭示了当今免费互联网服务中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很多情况下,用户本身就是产品。二十一世纪初,当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时,人们很难预见苹果、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推出的新应用和设备可能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然而,广泛便利的背后,是以隐私和安全为代价的附带效应。
科技巨头的权力集中化
科技巨头从公共话语平台(如Facebook和Twitter)到企业数据存储(如AWS和微软Azure)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今天在网上看到的许多问题,如审查制度、平台移除和监控资本主义,都与这种权力集中化密不可分。
问题的关键在于科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度整合,以及从亚马逊Alexa或简单微目标广告活动中获取的高度个人化数据洞察。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即社交商务)之间的界限模糊,值得引起关注。
Facebook最近推出的Libra项目及其持续的反响,可能最终成为开启数字隐私保护这一更广泛讨论的必要转折点。尽管我们看到许多项目承诺"去中心化"和"下一代(此处填空)",但如果抛开无关紧要的计划,人们正在逐步重视隐私的趋势日益明显。
Libra凸显科技巨头的信任危机
Facebook的Libra项目是公司控制欲与政府主导权冲突的一个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必要性的案例。Libra是十年来数据聚合垄断(如Uber)的巅峰,这些垄断颠覆了传统市场,收紧了对用户的控制,试图从中榨取尽可能多的价值。
在国会听证会中,议员们对比特币表现出(有时)惊人的洞察力,这可能纯粹源于对Libra的蔑视。如果Facebook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没有持续寻求扩大用户控制和价值提取,我们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都不会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然而,Facebook正积极寻求将个人社交数据与综合财务数据相融合,其承诺(即KYC/AML与隐私)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当美国参议员Sherrod Brown表示:"Facebook有两个相互竞争的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和互联,以及赚取大量利润。当Facebook试图同时实现这两个使命时,它对我们其他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凸显了科技巨头从用户中提取更多价值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代价由普通人承担。
提供更好隐私的平台
在Facebook大力推动Libra的背景下,评估一些规避科技公司常见问题的新社交媒体和消息项目,代表了夺回隐私的更大努力。
Facebook旗下的消息应用WhatsApp除了被Facebook控制外,还存在其他严重问题——如允许黑客劫持手机的漏洞。因此,像Signal这样的端到端加密消息服务最近人气飙升并不令人意外。端到端加密意味着Signal上的消息对团队和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见,只有参与对话的个人才能查看。
类似的项目Keybase类似于Signal,但更像是Slack的替代品,后者也控制着其所有用户的大量高度敏感的工作相关信息。Keybase实际上是一个可公开审计的加密密钥目录,用于聊天和文件存储。Keybase客户端在本地(即在用户设备上)挂载文件系统,关键的是,它与主要社交媒体渠道兼容,甚至可以使用连接到公共身份的加密密钥与比特币兼容。
本地存储和挂载的概念似乎是维护隐私的新兴叙事之一。例如,Scuttlebutt是一个社区驱动的开源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安全社交网络,它是Manyverse的基础技术,Manyverse是一个"离网"社交网络。
Scuttlebutt使用八卦协议通过网络节点转发实际的"社交八卦",重要的是,它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文件直接与该计算机绑定。Manyverse将Scuttlebut扩展到用户友好的应用程序,数据完全安全地存储在用户的手机上,而不是云服务器上。相应地,用户数据只有在用户的手机重新上线时才会同步,但离线时也可以访问。Manyverse的吸引力还在于没有吸引人的"区块链"术语或ICO,这在当今新兴技术市场中是罕见的。
结论
虽然这些项目还很年轻,但它们的显著公共利益在于缺乏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企业动机。它们的治理是社区驱动的,目标是增强隐私,而不是利润。
此外,这些平台上没有科技巨头用于数据提取的集中式数据存储库(即企业云基础设施),使得多个行业特定数据集的混合变得无关紧要。
最终,如果这些项目在大众中迅速普及,Libra可能成为从科技巨头主导到隐私和安全时代更广泛转变的转折点,这一时代曾在1993年被密码朋客(cypherpunks)誉为"加密反叛者"守护数字隐私最后阵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