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fi:从头部再质押平台到加密原生数字银行的战略转型
再质押赛道的知名项目Ether.fi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正式转型为加密原生数字银行。这个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再质押平台,如今正以去中心化银行业的领航者姿态,重新定义现代金融的边界。
市场格局与业务转型
在当前再质押领域,Ether.fi以31.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占据46.4%市场份额的EigenPie。平台已沉淀近260万枚ETH,总锁仓价值(TVL)约83.4亿美元。该项目正从被动收益平台逐步升级为数字银行模式,致力于构建覆盖质押、抵押借贷到日常消费的完整去中心化金融生态。
转型动因与市场挑战
此次转型除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外,或许也源于业绩压力。虽然仍保持可观市场份额,但较历史峰值已明显下滑。数据显示,该项目曾在2025年3月以超55%的市占率形成垄断,但不足三月便跌落至当前水平。
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其4月底推出的首款产品——非托管信用卡,相较于传统金融市场规模表现平平;同时还要面对行业巨头的围剿,这些竞争者坐拥数百万零售用户和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
现金返还计划的隐忧
当前3%的消费返现计划依赖Scroll网络的SCR代币补贴(占Scroll网络TVL的50%)。若交易量激增,返现成本或将难以为继,可能迫使Ether.fi调整返现比例或开拓新收入来源。
发展前景与行业趋势
某推特用户评价:"尽管面临挑战,Ether.fi产品矩阵通过垂直整合形成协同效应。结合传统金融机构增持ETH、采用率提升及ETH ETF资金流入等利好,未来数月增长前景可期。"
整体来看,Ether.fi的转型标志着DeFi协议正以更去中心化、透明的方式与传统银行模式融合。随着现货ETH ETF等渠道带动传统资本进入以太坊市场,该项目或能乘势扩大影响力。但如何保持增长动能、维护用户信任、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愿景,仍是团队面临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