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监管机构确认现有法律框架下银行可托管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资产
联合声明强调网络安全、合规性及加密密钥管控的重要性
允许使用次级托管方,但银行仍需承担全部责任
银行获准开展加密资产托管业务
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机构正式批准银行提供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资产的托管服务。美联储、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发布的政策声明明确了合规要求而非设立新规,标志着金融机构在受监管条件下接入加密资产领域的重要突破。
风险与安全标准要求
新指引确认银行可根据现行法律以受托或非受托身份提供加密资产保管服务。声明指出,银行必须满足《联邦法规》第12编第9章或第150章的所有要求,并符合州法律及适用信托条款。同时需保持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业务就绪状态和内部控制体系。
监管机构特别强调,对客户加密密钥的控制是托管责任的核心。银行必须实施有效的密钥管理机制,监控未经授权的转账行为,并确保基础设施安全。反洗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及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制裁规则将完全适用。
开展服务前,银行须对加密托管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资产类型分析、技术方案评估及法律义务界定。每家银行还需确保遵守《银行保密法》和内部控制标准。
次级托管方使用规范
声明允许银行与第三方次级托管方合作,但明确其仍须承担全部责任。"根据客户协议条款,银行机构应对次级托管方执行的活动负责",包括监督密钥生成、存储及销毁流程。
监管要求银行在委托次级托管方前履行尽职调查义务,评估范围涵盖政策制度、内部控制及保管标准合规性。同时需制定应对技术故障或第三方破产的应急方案。
采用外部硬件或软件的银行需权衡外包与自建基础设施的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通常包括评估采购第三方软硬件的风险",并需建立针对加密业务的内部审计体系。
联合声明指出:"当银行内部缺乏审计专长时,管理层应引入适当的外部资源",包括审查保管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具备加密资产风险管理能力。此类审计必须独立于常规财务审计之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