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加密行业系统性风险
呼吁建立全球统一监管框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出警告,指出不断增长的加密行业存在"系统性"金融稳定风险,并呼吁对该行业实施"全面、一致和协调"的全球监管。
加密行业监管建议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IMF专家提出需要制定"全面的国际标准"来应对加密货币对金融体系构成的风险,同时呼吁"为有益的加密资产产品和应用创造有利环境"。文章作者认为,交易所等加密服务提供商应获得许可或授权,同时应区分用于投资和用于支付的服务和产品,前者由证券监管机构监管,后者由"中央银行或支付监督机构"监管。
金融机构合规要求
最后,文章指出,涉足加密领域的金融机构必须遵守"明确要求",包括风险敞口限制、投资者适当性和风险评估等方面。
新兴市场面临风险
文章作者特别强调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加密化"风险,即加密货币"取代本国货币并规避外汇管制和资本管理措施"。
市场波动性分析
IMF还提到了伴随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变种报道而出现的加密资产抛售现象,认为加密市场2.5万亿美元的市值可能反映了"估值过高环境中的泡沫"。
跨境监管挑战
IMF强调了加密资产"跨部门和跨境"性质带来的挑战,以及不同国家对该资产类别采取的不同策略。"许多加密服务提供商跨境运营,这使得监管和执法任务更加困难,"作者指出。
全球监管动态
过去一年,全球监管机构加大了对加密货币的关注。上个月,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货币监理署联合发布声明,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加密议程,包括处理银行发行稳定币等问题。随后,货币监理署发布信函,指示银行在从事加密相关活动前需要展示充分的控制措施。
在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投资67万美元用于员工培训,以识别加密资产的犯罪用途。在日本,金融厅宣布计划在2022年将稳定币发行限制在银行和汇款公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