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将影响市场格局,涉及关键参与者;初期仅发放3-4张牌照;监管重点聚焦与港元及美元挂钩的稳定币。
香港将于2025年实施稳定币发牌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日前确认,《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将在香港建立系统的发牌监管框架。
业界专家认为,该条例作为重要的监管框架,不仅将规范稳定币相关活动,还可能重塑香港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其影响可类比近期全球监管趋势。
香港首批稳定币牌照限额3-4家
《稳定币条例》旨在为香港稳定币发行机构设立许可要求,适用范围涵盖支付机构及大型科技企业。专家预计将收到50至60份申请,但初期仅会发放3至4张牌照。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强调,该条例将为稳定币市场提供坚实的监管保障。
自2025年8月1日起,香港交易所仅允许交易持牌机构发行的港元及美元稳定币。此举将有效禁止未获许可的稳定币在相关平台交易。
许正宇表示:"条例实施后,发牌制度将为稳定币活动提供适当监管框架,这是推动香港稳定币及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市场反应审慎 监管框架获认可
目前市场反应相对平静,行业领袖公开评论有限。香港提供的监管确定性被视为吸引机构参与的关键因素,但各利益相关方仍在评估潜在影响,整体态度保持谨慎。
新规顺应全球监管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的监管思路与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相呼应。欧洲经验表明,类似监管往往导致市场整合,并被认为能有效提升机构参与度。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4日,泰达币(USDT)价格稳定维持在1美元,市值达1595.83亿美元,占据4.27%的市场份额。过去90天内价格波动极小,充分体现其稳定性。
专家提示监管趋严将加速行业整合
研究机构指出,香港明确的监管方向与全球趋势一致,可能进一步推动稳定币发行市场的集中化。历史数据表明,此类监管将有效筛选发行主体,资源雄厚的合规机构将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