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专家提出合成央行数字货币构想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处长最近参与的一期"货币动向"节目中,提出了一项关于合成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创新构想。这一概念在IMF内部已经酝酿了一年多。
什么是合成央行数字货币?
该专家解释道:"合成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私营部门发行一种负债工具,供公众用于购买支付资产,但这种负债完全由央行储备金支持。"对于非金融专业人士而言,这种负债工具可以简单理解为代币。
这一尚未获得IMF全体认可的提议,与传统CBDC概念形成鲜明对比。在传统模式中,央行直接向公民发行负债工具。但该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可能已经不再可行。"我们已经开始接受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问题在于如何设计这种合作模式。"
央行的顾虑与解决方案
据该专家分析,央行对CBDC的成本和风险存在担忧,同时也担心在全球稳定币和其他数字资产快速发展的领域阻碍创新。合成CBDC通过让政府和企业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效解决了这些顾虑。"这种公私合作旨在保留私营部门在客户对接和创新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央行在监管和提供信任方面的比较优势。"
市场现状与监管需求
尽管有人认为CBDC以及央行的相关监管措施并不必要,但全球稳定币市场市值已接近100亿美元。此外,消费者拥有众多选择:如泰达币(Tether)以及近期推出的美元币(USD Coin)、币安美元(Binance USD)和双子星美元(Gemini dollar)等交易所产品。
对此,该专家强调:"支付领域的新创新固然很好,我们也拥有由相对安全资产支持的稳定币,但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同的稳定币。消费者很难辨别哪些是真正完全由储备金支持的,哪些真正能够对基础储备金提出索赔,以及这些储备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如何。"
普惠金融的实践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IMF并没有颠覆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或消除所有中介的计划。该专家的构想更多是着眼于实现更高效的零售支付。他指出,这也是为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银行服务,真正将金融力量带给全球公民的一个务实方式,而这正是IMF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银行业渗透率较低的国家,我们看到新数字支付方式的采用率非常高,"该专家表示。"在这些情况下,这些新的支付方式使客户能够上线,参与支付,然后逐步转向银行服务。"
因此,在公共与私营的讨论中,"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一构想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而务实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