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恐惧错失与监管松懈正助长加密货币犯罪的恶性循环"

2025-07-15 08:00:48
收藏

网络安全从业者警告:监管滞后与FOMO心理助推加密货币犯罪"超级周期"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缓慢的监管进程、错失恐惧症(FOMO)以及加密货币的普及化,正推动着加密犯罪进入"超级周期"。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犯罪造成的损失创下历史新高,不仅超越2022年纪录,更接近2024年全年损失总额。

风险回报比刺激犯罪激增

前美国缉毒局探员、加密货币调查员比尔·卡拉汉表示,监管缺失与市场炒作形成的完美风暴正在助长犯罪。他特别指出:"新型加密资产(尤其是模因币)的快速扩张,加上散户投资者激增与监管乏力,为盗窃、虚假投资计划等犯罪活动创造了温床。"

卡拉汉分析,加密货币的匿名特性与犯罪低门槛形成强烈诱惑:"犯罪分子拥有充足的时间、资金和资源来完善犯罪手段,他们不需要每次都成功就能获利颇丰。"

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每起安全事件平均造成430万美元损失。该公司高级调查员娜塔莉·纽森指出:"意见领袖持续发行动机可疑的代币,通过狙击交易等手法获利,使散户投资者沦为牺牲品。"市场监测机构Solidus Labs更发现某知名代币发行平台中98.7%的项目存在拉高出货特征。

执法困境与技术挑战

纽森强调全球执法机构正面临三重困境:资源有限、跨境管辖复杂化,以及犯罪分子的技术升级。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报告特别指出,洗钱技术的演进对执法部门构成严峻挑战。"其结果就是非法活动与问责制之间的鸿沟不断加深,对合法用户和建设者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智能合约安全性提升和用户教育可能改善现状,但专家承认无法完全杜绝犯罪。Kronos Research首席执行官黄汉克批评监管机构正从"过度干预"滑向"反应不足"的极端:"早期监管往往矫枉过正,但现在我们又看到问责机制严重缺失。这种失衡造就了犯罪温床——解决方案不是更严厉的打击,而是精准监管与大众普及的平衡。"

零犯罪损失的不可能任务

尽管全球执法部门加强打击力度,近期针对暗网市场的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但黄汉克指出:"在匿名参与者构成的去中心化市场中,犯罪损失永远不可能归零,这个领域注定同时吸引建设者和破坏者。"

他建议行业转变思路:"与其追求零犯罪,不如聚焦风险最小化。加密货币因其高速流通和全球可达性成为攻击标靶,但这些攻击本质上是对新兴体系脆弱性的压力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