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官裁定芒果市场案不构成欺诈 暴露监管漏洞
美国地区法官阿伦·苏布拉马尼亚姆作出关键判决,推翻了对投资者阿夫拉罕·艾森伯格的欺诈和市场操纵指控。艾森伯格曾因操纵MNGO代币价格暴涨超1300%,并利用虚高价值从去中心化交易所提取巨额资金而面临多项法律指控。尽管他在2024年被判刑,但其法律团队辩称仅是利用了开源且有缺陷的DeFi协议,并未实施欺诈行为。
法庭支持对DeFi代码的解读
苏布拉马尼亚姆法官认同这一观点,裁定芒果市场的代码具有"无需许可且自动执行"特性,因此在法律意义上不存在误导。判决书指出,政府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艾森伯格对芒果市场及其用户存在实质性虚假陈述。
这项裁决在法律界和加密社区引发广泛讨论。虽然艾森伯格的操纵行为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但法庭立场支持了DeFi的基本原则:智能合约按编写代码执行,任何与之交互者即视为接受系统设计规则。
案件复杂性超出金融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艾森伯格目前仍被羁押。本月初他因另一起儿童色情制品指控认罪,被判处近四年监禁。这项判决使得公众对该案的看法更趋复杂。
此案判决为重新定义法律如何审视去中心化协议交互树立了先例。随着DeFi系统持续发展,区分不道德行为与刑事不当行为将变得愈发困难。艾森伯格案揭示了代码开放访问与技术道德使用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监管框架亟待完善
法律分析师警告称,若缺乏更明确的监管框架,可能会出现更多以使用开源系统为由钻法律空子的行为,这将危及投资者信任和市场稳定。未来立法者与加密行业需协同构建既能促进创新,又能保护市场和消费者的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