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法官在一项重大法律裁决中撤销了对艾森伯格的欺诈指控,该裁决可能影响去中心化金融(DeFi)漏洞利用行为的法律定性,同时也凸显监管机构在应对去中心化协议漏洞时面临的困境。
曼谷市场案:法官推翻欺诈定罪
2025年5月23日,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法官阿伦·苏布拉马尼安正式撤销了针对阿夫拉罕·艾森伯格涉嫌利用曼谷市场漏洞实施欺诈的全部定罪。这项裁决标志着法律界对去中心化金融漏洞利用的认知出现关键转折——传统欺诈定义在新型技术场景下面临挑战。
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2022年10月,自称博弈论实践者的艾森伯格在曼谷市场实施了一套被他称为"市场策略"的操作,导致其最初被定罪。检方指控其通过操纵MNGO永续合约获取超1亿美元贷款,暴露出DeFi协议的系统性风险。但法官最终认定:"曼谷市场作为无许可自动化系统,在法律意义上不存在被欺骗的可能性",这要求监管部门重新审视DeFi监管框架。
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形成鲜明对立:检察官坚持认为该行为构成市场操纵,而辩护律师则强调"被告仅使用了系统既存缺陷"。值得注意的是,艾森伯格此前已通过67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完成部分资金返还,这种经济补偿机制在监管模糊地带形成了特殊平衡。
判决的行业影响
此案将深刻改变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法律定位,特别是当交易机制完全依赖预设代码而非中心化监管时。苏布拉马尼安法官的判决具有历史意义,它揭示了现有法律体系与DeFi运行机制间的适配难题,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判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