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储备模式面临崩溃,但战略投资稳如泰山:原因何在

2025-07-15 23:55:55
收藏

2025年比特币储备战略:压力下的企业资产配置

截至2025年,比特币储备模式已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包括上市公司、私营企业、ETF基金和养老基金在内的超过250家机构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

比特币储备模式的兴起与挑战

这一趋势始于2020年某知名企业率先将比特币作为企业储备资产的战略决策。最初作为通胀对冲工具的比特币,逐渐演变为新型控股公司的财务模板,部分企业甚至采用类似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结构运作。

尽管该标杆企业的比特币战略仍最具影响力,但更广泛的比特币企业储备运动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该模式的核心逻辑简单:筹集资金、转换为总量恒定的加密资产、等待长期增值。然而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使这些企业暴露在重大风险之中。

当企业股价逼近(或跌破)其比特币储备对应的每股净值(NAV)时,市场信心将迅速崩塌。NAV倍数溢价(mNAV)是衡量市场对比特币持有企业估值的关键指标,反映企业市值相对于比特币储备价值的溢价水平。

NAV死亡螺旋的形成机制

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揭示了典型的风险传导路径:价格下跌侵蚀NAV溢价→股权/债权融资渠道受阻→陷入困境的企业被迫抛售比特币→加速市场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死亡螺旋"始于比特币价格暴跌,导致企业NAV溢价(支撑股价的估值缓冲)缩水。随着市值萎缩,企业难以获取新资金维持运营。对于依赖比特币股权债务策略的企业,危机开始显现。

当贷款到期或触发保证金追缴时,强制平仓接踵而至。抛售比特币履约的行为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将更多企业拖入漩涡。在此环境下,微小冲击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报告指出,只有持续保持较高mNAV溢价、稳定增加比特币每股储备的企业才能避免崩溃。其他企业可能面临并购或破产,推动行业整合。

标杆企业的成功要素

当多数比特币储备模式显露疲态时,某标杆企业仍保持卓越表现。截至2025年中,该公司系统性地建立了市场主导地位,持有超50万枚比特币,占所有上市公司比特币持仓总量的半数以上。

关键差异在于,该公司股票始终保持显著NAV溢价(通常为底层资产净值的1.7-2倍)。这种持续溢价不仅源于比特币持仓,更基于其通过严谨资本策略不断提升比特币每股储备的能力。

该公司采用平衡的股权债务策略:通过溢价增发新股并将收益转化为比特币储备,避免过度稀释;发行低息可转债(仅在股价大涨时转股)获取资金;及时退出担保贷款头寸规避清算风险。

这种策略使该公司每16-18个月实现比特币储备翻倍,在资产积累和市场信任度两方面均领先同业。行业专家指出,其溢价反映的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保持偿付能力的同时,稳步提升每股比特币储备。

比特币储备企业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比特币储备领域将进入整合阶段。仅少数企业能维持NAV溢价,过度杠杆或缺乏投资者信任的企业可能被淘汰。标杆企业的市场信誉使其成为行业基准。

随着ETF和养老基金加大比特币配置,传统金融提供的新渠道(从现货ETF到机构托管服务)可能降低市场对比特币概念股的需求。若ETF持续吸纳资金,相关企业的NAV溢价可能面临压缩。

但长期价值主张依然成立:比特币作为总量恒定的加密资产,稀缺性将支撑其价值。核心问题在于谁能承受波动而不被迫抛售。高杠杆和弱治理的企业风险最高,依赖股权融资的企业虽可能稀释股份,但能度过市场寒冬。

比特币企业储备风险真实存在但非不可克服。标杆企业已建立可行模板:战略性运用资本、保持投资者信任、坚持长期主义。对其他市场参与者而言,能否在下一次市场调整前成功借鉴这一模式,将决定其生存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