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或成加密货币犯罪史上最黑暗年份
区块链分析企业Chainalysis发出警告,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亿美元(约合2.78万亿韩元)加密货币从各类服务平台被盗。这一数字不仅刷新历史记录,更惊人的是其仅用142天便达成,犯罪速度前所未见。
交易所仍是最大安全漏洞
报告显示,规模最大的黑客事件与朝鲜关联黑客组织有关。该组织针对ByBit交易所的攻击造成单案损失15亿美元(约合2.785万亿韩元)。集中式平台仍承担着最主要的安全风险,个别交易所的失守往往导致整体损失中占较大比重。
犯罪目标呈现转移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被盗资金来源的变化。今年23.35%的损失金额来自个人钱包入侵,这表明黑客正将目标从中心化交易所转向安全防护更薄弱的个人用户。更令人担忧的是,约85亿美元(约合11.815万亿韩元)被盗资产仍以链上形式存在,尚未完成洗钱流程。
犯罪标的日趋多元化
犯罪分子的目标资产类型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虽然比特币(BTC)仍是主要目标,但Solana(SOL)等非以太坊底层链(non-EVM)正越来越多地被犯罪网络盯上。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比特币持有者,山寨币持有者遭受攻击的频率更高。
北美成重灾区 洗钱手法升级
从地域分布看,北美地区损失最为惨重,这与该地区较高的加密货币普及率和使用人数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黑客在资金转移环节也出现新动向:即便在交易手续费暴跌的环境下,犯罪分子仍愿意支付平均14.5倍的溢价手续费来加速洗钱流程,导致今年洗钱溢价成本同比激增108%。
安全防御需全面升级
这份报告再次揭示了加密货币犯罪的演变态势和致命漏洞。当前不仅需要加强交易所安全防护,更需全面改进用户钱包安全及实时追踪、反洗钱体系。只有当用户、平台和监管机构协同构建综合安全战略,加密货币生态才能真正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