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华尔街日报》揭露:数百个加密货币“拉高出货”团伙活跃,受害者损失惨重

2018-08-07 18:38:46
收藏

华尔街日报揭露加密货币"拉高出货"骗局

2023年8月5日,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深入探讨了多年来困扰加密货币市场的"拉高出货"骗局及其运作策略。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了超过105个通过Telegram和Discord等聊天服务运营的团伙。这些团伙通过此类操作导致了超过2亿美元的交易量。但"拉高出货"骗局的真实成本究竟有多大?谁是受害者?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剖析"拉高出货"骗局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先了解"拉高出货"的基本概念。这种金融欺诈形式自股市早期就已存在。简单来说,一群人会联合起来大量购买流通量较少的股票或加密货币,这些资产往往价格较低。

通常,骗局策划者会选定目标资产,同时为自己下大额买单以获取利润,并在Telegram或Discord群组中宣布目标(针对加密货币)。群组其他成员被告知在目标宣布后尽可能多地购买该资产,并持有直到达到所谓的"目标价格"。一旦达到目标价格,成员们就会被指示以新抬高的价格全部卖出。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加密货币"拉高出货"交易在信号发布后的第一分钟内完成时最为有利可图。此外,整个"拉高出货"周期通常只需几分钟,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足够多的公众也以抬高的价格买入以维持价格,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拉高出货"的真实成本

那么,谁是"拉高出货"的受害者?为什么这种行为构成犯罪?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这类骗局的受害者类型。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受害者:一种是无辜的,另一种则是自找的。

最基本的受害者是那些看到资产价格突然上涨,以为自己可以在资产进一步上涨前抓住机会获利的人。例如,当比特币钻石在几分钟内价格上涨超过50%时,查看图表的人可能会认为比特币钻石即将"暴涨",于是想在价格失控前入场。这些人以人为抬高的价格买入资产,然后持有,期待价格继续上涨,但价格很可能不会继续上涨。

如果他们不迅速卖出资产,很可能会损失大部分投资价值。有些"拉高出货"操作非常有效,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数倍而不仅仅是几个百分点。如果有人在最高点买入,几乎肯定会损失全部投资价值。

华尔街日报还提到了第二种类型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是那些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参与"拉高出货"群组获利的人。虽然你可能觉得自己参与了一些秘密操作,但事实上,参与这些群组的人往往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监管难题

"拉高出货"在常规股票市场中仍然存在,但极其罕见。这是因为要买卖股票,您要么需要是注册经纪人,要么需要拥有经过身份验证的经纪账户。这意味着任何参与或策划"拉高出货"的人都容易被抓住并受到惩罚。

在大多数法律管辖区,加密货币的"拉高出货"同样是非法的。然而,加密货币本质上是匿名的,交易所通常不需要KYC注册(除了少数例外,如Coinbase等提供法币对的交易所)。这意味着追踪和惩罚这些骗局的幕后黑手要困难得多,甚至几乎不可能。

如何保护自己

您可能还会问,保护自己免受"拉高出货"影响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答案有两方面,而且相当简单。

首先,显然不要加入或参与任何"拉高"群组。他们可能自称是信号群组或交易信息群组,但本质都是一样的。请记住,这些群组通常寻找新成员,因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流入,以便那些提前知道内幕的骗局操作者可以利用您并有效地窃取您的资金。虽然您有可能在"拉高"中获利,但您遭受损失的风险更高,而且您几乎肯定是在违反所在地的法律。

其次,如果您看到某个小市值代币在极短的时间内毫无缘由地突然暴涨,您几乎可以肯定正在目睹一场"拉高"行动。最好的做法就是忽略它并继续前进。如果您特别担心"拉高"操作,那么您的最佳选择可能是坚持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大市值资产,因为这些资产由于规模庞大,操纵起来要困难得多(尽管没有什么是完全免疫操纵的)。造成"拉高"所需的资金量对于世界上除了最富有的人之外的所有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而那些最富有的人明智的做法是不要违法,因为您越富有,政府就会越密切地关注您。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