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的警示与比特币的崛起
2008年的金融危机几乎摧毁了全球金融体系,这一事件清楚地警示我们,现有的金融系统已如纸牌屋般脆弱。其稳定性依赖于过度杠杆化的金融机构的持续偿付能力。
那时,我正担任德国某大型银行交易室的高级数据架构师。我们亲眼目睹了账户冻结、ATM机停用以及信用卡失效的场景。这场危机让我深刻认识到,拥有实物黄金和白银——而非黄金衍生品——是少数能够在危机中可靠保护财富的方式之一。
经历了2008年后,我再也无法完全信任这一金融体系,因为无法保证在下次危机中政府还能再次救助整个系统。比特币的匿名开发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这促使他提出了一种点对点支付模型的概念,以优雅地解决“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困境。
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表明,他是一位出色的系统架构师,具备金融风险建模背景,并对复杂性理论充满兴趣,同时怀有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景。他在比特币创世区块中嵌入了《泰晤士报》2009年1月3日的头条新闻:“财政大臣濒临第二次救助银行”,这强烈暗示了中本聪的区块链技术正是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回应。鉴于他的设计可能威胁到巨大的特殊利益,他选择匿名是明智的。
比特币本可能被轻易抛弃,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然而,近九年后,中本聪的理论替代方案已登上所有财经新闻频道,截至2017年12月18日,其市值已突破3150亿美元。我对中本聪的动机深有共鸣,并钦佩他的工作,本文将尝试阐述其重要性。
比特币的本质与创新
比特币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允许比特币从一个地址(类似于账户)可靠地发送到另一个地址,而无需中央记账员。中本聪的关键创新在于解决了“双花问题”——即在没有中央记账员的情况下,如何防止用户通过重复花费或复制比特币来作弊。
中本聪的智慧在于发明并整合了“工作量证明”系统,通过解决数学难题使作弊成本高昂;采用“多数共识”规则来剔除作弊者;并通过比特币挖矿鼓励分布式计算,以获得运行整个系统所需的处理能力。
当人们提到“区块链”时,他们指的是由这三项关键创新实现的无信任账本系统。中本聪使用“比特币”或“BTC”作为该无信任账本的记账单位,并通过数学方法将比特币的总量限制在2100万枚,其中约400万枚尚未被“挖出”。
由于比特币的代码已公开(开源),任何人都可以检查其运行机制,因此系统是透明的,从而产生了其发展所需的信任。比特币的规则清晰、可信且非常简单。开源还意味着无数其他实体能够轻松复制比特币代码,并创建自己的版本,其中一些人希望通过ICO(有时存在争议)迅速致富。
分布式账本系统的稳定性
比特币和其他设计良好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如以太坊)本质上是稳定的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系统性冲击。例如,如果三分之一的所有处理(挖矿)节点因外部事件被摧毁,交易费用将增加以激励新节点的创建,从而使系统重新恢复平衡。更重要的是,摧毁这些节点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其他节点失效,因为它们的功能并不直接相互依赖。
相比之下,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为每家银行都通过其杠杆化衍生品敞口相互依赖,这些敞口可能比银行储备高出数百倍。因此,只需几家银行破产,就可能通过金融传染威胁整个银行体系。
当前的金融体系就像一个重病患者,需要定期以越来越昂贵的救助措施来挽救,并通过廉价货币维持生命。我们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但在某些时候,继续补贴这一体系已不再值得,因为官僚主义、过时的遗留IT系统和特殊利益阻碍了真正改变所需的彻底改革。
比特币的未来与价值
随着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成熟,它们将逐渐取代这些旧系统。例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已开始接受比特币作为其咨询服务的支付方式,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未来区块链查询可能会取代银行对账单。
中本聪的比特币确实正在改变世界,使许多人变得富有,并为权力从集中化的“大到不能倒”银行转向比特币等分布式点对点系统奠定了基础。
比特币已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交换手段,只要有互联网连接,它就能普遍访问,并且由于其分布式特性,它对中断极具弹性和耐久性。比特币的价格也相当明确——撰写本文时为每枚18,818美元——并且每枚比特币可细分为一亿个“聪”。因此,例如,0.02比特币相当于200万聪。这些特征,连同信任,是货币的关键属性。
此外,与大多数加密货币不同,新比特币的发行在代码中明确规定,并将在2140年左右接近2100万枚时达到上限,从而通过代码强制执行稀缺性,使其本质上具有通缩性。
这种通缩倾向意味着比特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尤其是与美元等法定货币相比,后者的货币基础在过去九年中增加了450%。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的市值现已显著超过澳大利亚M1货币供应量的3570亿澳元(约2740亿美元)。
比特币与黄金的互补性
比特币与实物黄金类似,因为它们的数量有限,可以直接持有而无需中介(拥有私钥与持有金条),并且两者都独立于金融体系。当下一次危机发生时,两者都会表现良好。
当然,它们也存在显著差异。黄金和白银需要物理存储,并拥有5000年作为可靠价值储存手段的历史,几乎被普遍接受,而比特币实际上只是分布式网络上的一个账目条目,九年前才被发明出来。
然而,有时无形也有其优势,我们将贵金属和比特币视为互补的价值储存手段,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两年中,我们一直在为比特币与黄金或白银的转换提供市场。
长期来看,同时持有一些加密货币和贵金属是明智的。尤其是白银相对于黄金在历史上被低估,因为白银与黄金的比例接近80。因此,将部分巨额加密货币财富收益分散到白银中,将是一个审慎的估值举措。
比特币的未来展望
比特币的市值最近突破了3150亿美元,过去几个月随着价格的飙升,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媒体报道已进入超负荷状态。然而,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并未持有任何比特币,而许多持有者并不打算出售。
因此,虽然比特币价格的飙升确实符合“泡沫”中的价格升值部分,但似乎仍有大量尚未购买的潜在买家。只有当买家耗尽时,泡沫才会破裂,因此比特币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与当前比特币情况有时被错误地比作“郁金香狂热”不同,比特币为我们的脆弱金融体系提供了一种真正具有弹性的替代方案,并满足了价值储存的要求,而郁金香则不具备。
比特币的价值最终将取决于其受欢迎程度,因为梅特卡夫网络效应定律可能适用于比特币。一旦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停止升值,大多数人不会像抛售郁金香那样抛售它们,而是将它们视为一种自然的价值储存手段。
我怀疑,采用比特币和其他优质加密货币的过渡将进一步加速。因此,超越钱包用户界面,理解这些货币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安全地存储它们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据信已有超过25%的比特币丢失或被窃取。
如果你尚未持有任何比特币,考虑购买一点点并长期持有。如果它实现了其潜力,你的小额投资可能会变得相当可观;如果它崩溃,损失也会很小。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大部分财富都在加密货币中,考虑分散一部分到实物黄金和白银的稳定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