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强制稳定币发行方全额持有现金储备:为何此举弊大于利?

2021-11-18 11:58:10
收藏

稳定币应以何种方式背书——现金,还是其他资产?

关于稳定币储备的这一问题,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加密货币高管之间激烈争论的焦点。然而,一份备受期待的稳定币报告却几乎没有触及这一话题。

这份由拜登总统工作组发布的报告,其中包括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和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于本月早些时候发布,原本预计将为如Tether和Circle等稳定币发行方应如何背书其代币提供明确指导。然而,报告仅包含了一项明确的声明——这一声明恰好是完全相反的。

声明的解读与影响

声明针对的是稳定币“挤兑”的潜在风险,以及这可能如何影响更广泛的金融市场:

“在稳定币由潜在波动性和非流动性资产背书的背景下,稳定币挤兑的金融稳定性风险将大于由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一对一背书的稳定币。”

报告作者指出,如果发行方的储备包含非现金资产,如商业票据——包括Tether在内的一些发行方采用的这种做法,因为它能让他们在储备上赚取更多利润——那么挤兑的后果将更加严重。但是,尽管由非现金资产背书的稳定币可能更容易遭受损失,但这并不等同于更广泛的金融不稳定。

历史案例的启示

考虑到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它抹去了美国股市8万亿美元的财富——这一数字是稳定币市场规模的50多倍——但这并未引发系统性金融不确定性。

相反,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演变成了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当时一个名为法国基金的22亿美元基金——其三分之一的资产是评级较高的次级债券——暂停了赎回,并引发了所有金融机构及其用作抵押的高评级资产的挤兑。与局限于股市的互联网崩盘不同,法国基金的问题牵涉到了银行系统的核心资产,从而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金融恐慌。

稳定币的现状与前景

目前,稳定币并未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只需看看2021年5月,当时所有加密货币的价值在短短两天内下跌了4700亿美元,跌幅超过20%。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什么都没发生。金融系统保持稳定,经济复苏继续快速进行。我们很幸运,加密货币是自我封闭的。

但如果如监管机构在其报告中考虑的那样,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要求稳定币资产持有在安全资产中,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Tether的案例分析

仔细审视声誉不佳的稳定币发行方Tether,可以看出要求这些公司持有全部现金资产是不明智的。

Tether已发行了超过700亿美元的稳定币,但多次对其储备进行掩饰,并仍然拒绝展示其具体持有内容。我们对公司行为的了解并不美好——在中国的商业票据持有、对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加密货币支持贷款、在巴哈马一家萎缩的银行中的大额存款等等。所有这些都导致了罚款、调查以及不会很快结束的法律麻烦。

如果一家典型的货币市场基金——大公司和养老基金存放其流动资产的地方——经历了其中任何一起事件,投资者都会将其彻底抛弃。然而,Tether在2021年的规模增长了三倍多,占据了稳定币市场的一半以上。

稳定币的未来与监管建议

与此同时,我尚未听到任何加密货币交易员担心Tether可能会“跌破美元面值”并以低于1.00美元的价格赎回(这在2008年的货币市场基金中发生过),尽管该公司关于其储备的声明最多只能说是可疑的。

这一切都解释了Tether是一个包含在加密货币市场中的生态系统,由于其执行交易的价值、巨大的网络效应和链间广泛的互操作性,它仍然很受欢迎。

这并不是说Tether或其他稳定币有朝一日不会内爆,特别是考虑到它们与波动性大的加密货币市场的联系。事实上,不难想象可能导致稳定币陷入恶性循环的情况: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下跌、追加保证金通知、黑客攻击或操作失败等等。

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并且挤兑开始,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稳定币发行方持有大量现金存款、快速到期的回购协议,或与银行系统核心的借款人的联系。目前,最好将稳定币留在加密货币领域,而不是将这些风险资产与金融市场的中心链锁。

报告提出的类似于银行的立法——是稳定币开始获得更广泛采用和使用之前绝对要走的路。但要求稳定币以安全资产背书其发行的临时“解决方案”可能会适得其反。

任何解决方案都不应通过取代为更大的稳定币挤兑风险来“解决”加密货币交易员的挤兑风险,这可能会损害我们的核心金融系统。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