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型银行正式拥抱加密货币产业
曾经作为观望对象的比特币(BTC)等数字资产,如今正逐步被纳入美国主要银行的运营战略。最新数据显示,全美前25大银行中,过半数已开始紧密审查加密货币引入计划或提供有限服务。虽然目前主要面向资产管理客户和高净值人群采取限制性准入方式,但这一趋势正在加速推动加密货币的机构化进程。
银行布局早有端倪
银行的行动早在去年末便初现端倪。摩根士丹利正考虑允许旗下1.5万名经纪商推荐比特币ETF,并着手建立程序性保障措施;嘉信理财则预告将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坊(ETH)交易服务,同时构建整合系统让客户能在单一平台查看所有资产;PNC银行选择Coinbase作为合作伙伴,使客户无需通过第三方平台即可直接使用银行账户进行加密货币交易。
托管与代币化领域活跃
在资产托管和代币化领域也呈现活跃态势:道富银行正探索推出稳定币和代币化存款产品,并计划尝试债券与货币市场基金的代币化实验;纽约梅隆银行不仅作为ETF相关文件中的管理人和托管机构被提及,近期更成为瑞波币(XRP)新稳定币RLUSD的准备金管理者;花旗银行则在测试基于Solana(SOL)区块链的下一代金融服务系统,并讨论推出加密货币托管业务。
摩根大通引领创新
2025年表现最积极的当属摩根大通。该行6月在Base网络发行自主研发的代币化存款产品,启动实时美元转账实验。随后CEO杰米·戴蒙透露除代币化存款外,还将测试稳定币支付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戴蒙未改变对加密货币的批判立场,但该行已自上周起允许客户关联Coinbase账户,通过银行门户直接购买加密货币。
审慎推进与市场预期
当前银行仍保持审慎态度,服务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但随着ETF准入扩大、外部合作伙伴整合、专属管理系统建设以及代币化实验等基础设施快速完善,传统金融的加密货币布局虽未形成"洪流",但已打开明确通道。市场分析认为,若特朗普总统的401(k)退休金投资政策等制度基础落地,以太坊和比特币可能迎来高达1,695.8亿韩元(122亿美元)的机构资金流入。
随着全美大型银行逐步从观察阶段转向实际布局,2025年有望成为加密货币制度化进程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