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创新高之际 彼得·希夫质疑其真实价值
在比特币(BTC)持续刷新历史最高价的同时,欧罗太平洋资本创始人彼得·希夫(Peter Schiff)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这轮上涨并非源于比特币自身强势,而是美元走弱所致。
市场狂热中的冷思考
7月以来,在创纪录的需求推动下,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2.3万美元(约合1.7097亿韩元)高位。随着日均交易量激增,主要交易所流动性充裕,平均成交价稳定在11.7万美元(约合1.6263亿韩元)区间。据此测算,比特币已实现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约1390万亿韩元),这一数据基于比特币最后移动时的成本价,反映了纯粹积累的价值。
质疑者的逻辑
作为知名的加密货币怀疑论者,彼得·希夫始终将比特币贬称为"互联网垃圾资产"。他特别强调,BTC的暴涨只是反映美元信任度下降的指标,而非其内在价值提升。为佐证观点,他指出:"比特币兑欧元或瑞士法郎并未显著上涨",认为这恰恰证明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相对走弱。
对于美国国会正在推进的《GENIUS法案》这一稳定币监管提案,希夫批评其更像是政治作秀。他认为该法案允许特殊利益集团以有利于早期投资者的架构,向公众"倾销"比特币。
泡沫警告持续
彼得·希夫将比特币比作"纸牌搭建的庞氏骗局",认为美元疲软和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利好只是暂时的。尽管多数比特币投资者将美元弱势视为入场良机,希夫仍坚持强硬立场,警告美国加密货币投资热潮本质是泡沫,这种市场态势不可持续。
比特币创下新里程碑的同时,市场也开始关注美元体系的结构性脆弱和通胀隐忧等潜在风险。这种价值争议预示着加密货币市场仍将面临激烈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