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将下架14种代币,强化平台质量管控
为清理不符合其严格上币要求的低质量项目,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计划于4月16日下架14种代币。币安于4月8日宣布,此次下架决定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评估",其中包括该交易所首次"下架投票"的结果,社区成员提名了表现不佳的项目。
其他评估因素包括项目团队的投入程度、开发活跃度、交易量和流动性、网络稳定性、对币安尽职调查请求的响应速度以及新监管要求的合规性。被选中的下架代币包括Badger (BADGER)、Balancer (BAL)、Beta Finance (BETA)、Cream Finance (CREAM)、Cortex (CTXF)、Aaelf (ELF)、Firo (FIRO)、Kava Lend (HARD)、NULS (NULS)、Prosper (PROS)、Status (SNT)、TROY (TROY)、UniLend (UFT)和VIDT DAO (VIDT)。
交易所普遍收紧上币标准
过去一年,币安不断收紧其上币要求,以加强投资者保护。据彭博社报道,2024年3月,该公司将其所谓的"悬崖期"——即已上架代币不能出售的时间——延长至至少一年。
在监管审查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币安并非唯一收紧上币要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去年10月,Bitget宣布对其代币上架流程进行全面改革,优先考虑完全稀释估值、投资者锁定期和项目商业计划等因素。
在韩国,由于新法规的实施,加密货币交易所也加强了上币要求,其中包括对在国内交易不足两年的代币进行限制。严格的上市要求也是必要的,以筛选出每天涌入市场的大量新代币。
代币过剩或影响市场表现
在模因币热潮之后,CoinMarketCap等平台追踪的加密货币数量高达1324万种。实际加密货币数量远超这一水平。一些分析师认为,代币供过于求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市场期待已久的"山寨币季"在本轮周期中并未真正启动。
加密货币分析师Ali Martinez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如今,有超过3640万种山寨币,而在2017-2018年山寨币季期间不到3000种,2013-2014年甚至不到500种。"加密货币数量的激增可能稀释了山寨币季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