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记者手记》稳定币若想成为真货币 需跨越三大门槛

2025-07-05 13:44:45
收藏

稳定币真的能成为“货币”吗?

看似简单的提问,却直指当前全球区块链与金融政策的核心。美国风险投资机构a16z crypto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系统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稳定币若想真正像法定货币一样发挥作用,必须跨越三道门槛——流动性(Liquidity)、主权(Sovereignty)与信用(Credit)。这正是货币化的核心条件。

这些并非单纯的技术要求,而是涉及稳定币所面临的全球货币秩序、国家政策与市场基础设施等综合性挑战。尤其对韩国这样数字金融基础设施领先但制度化进程滞后的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道门槛:流动性——必须实现自由流通与兑换

稳定币要发挥货币功能,必须在市场内外实现无缝使用。不能仅局限于交易所交易,而要成为日常支付手段,这需要完善的出入金通道基础设施。

a16z指出,这需要构建去中心化支付网络、存取款系统,以及与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清算所"级流动性结构。实践中,Circle正通过申请美国银行牌照来确保流动性,Stripe也已宣布支持USDC支付。

韩国虽拥有Toss、Kakao Pay、Naver Pay等强大支付平台,但因法律限制难以与稳定币整合。韩元稳定币发行实际受阻,导致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实验受限。

第二道门槛:主权——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博弈

第二大挑战是可能引发的货币主权冲突。多数稳定币以美元为锚定,使得USDC、USDT实质上扮演着数字美元角色,在货币弱势国家已成为非官方主导货币。

a16z将这种现象称为"数字美元化",警告各国可能丧失货币政策工具的风险。阿根廷、尼日利亚、土耳其等高通胀国家对美元稳定币的需求已超过本国法币。

韩国虽货币主权相对稳定,但在数字资产时代,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私营稳定币的共存可能成为新课题——政府将强化控制还是寻求与民间创新的平衡?

第三道门槛:信用——抵押物机制的本质追问

货币源于信用,那么稳定币的信用基础何在?当前多数稳定币以美国国债和现金存款等实物资产作为抵押,例如USDC约70%以上抵押物为短期国债,规模约1280亿美元。但这种机制是终极解决方案吗?

a16z提出,未来稳定币要成为更具弹性的货币,需要引入实物资产代币化(RWA)、可编程抵押品、链上信用系统等新型设计。

韩国金融机构尝试将数字存款或债券作为稳定币抵押物的实验仍处初期阶段,因法律解释、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标准尚未完善而难以深入。

站在三道门槛前的韩国抉择

当前全球稳定币流通量已突破2300亿美元,月交易量逼近2万亿美元。仅USDC单个项目累计交易量就超过18万亿美元。这标志着数字货币体系的结构性变革,而非简单的区块链技术进步。

拥有世界顶尖数字基础设施和用户技术能力的韩国,法律制度却仍显保守。在现行监管真空状态下,恐将在稳定币主导的国际金融竞争中落后。

正如a16z所言,稳定币绝非"价格固定的代币",而是国家、市场与技术交织的复杂金融实验。突破"真货币"的三道门槛,本质上是对数字时代信任基础设施设计智慧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