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邓普顿数字资产分析师警告:企业持有加密货币热潮存在负反馈循环风险
据外媒报道,公开交易企业采用加密货币资产持有模式的趋势正在增长,这些企业通过股票、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金融产品筹集资金,将比特币(BTC)、以太坊(ETH)、索拉纳(SOL)等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
新兴企业加密资产持有模式兴起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35家上市公司仅采用比特币实施这一策略。受迈克尔·塞勒创立的战略公司(原微策略)启发,这种投机性方法正在获得发展势头。分析师在周三的报告中指出,自2024年初以来,企业通过市场销售计划、私募、优先股、可转债及担保债券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向投资者筹集了数十亿美元资金。
除行业领军者战略公司(BTC)外,主要加密资产持有企业还包括Metaplanet(BTC)、Twenty One(BTC)、SharpLink(ETH)、Upexi(SOL)和Sol Strategies(SOL)等,这些公司均在其选择的资产领域寻求显著增长。
潜在优势与风险并存
分析师指出,企业加密资产持有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相对于资产净值的溢价融资能力。这使得企业可以高于所持加密资产价值的价格发行股票,在加密资产价格波动中实现增量融资。
"有趣的是,被视为风险的加密资产波动性恰恰是这一策略的核心驱动力。波动性提升了可转债等金融产品内含期权的价值。"分析师补充道。
加密货币价格上涨还可能形成正向反馈循环,提升企业市值并吸引更多投资者。对于持有以太坊、索拉纳等权益证明资产的机构,质押收益还能提供额外收入来源。
显著风险警示
富兰克林邓普顿警告称,该模式存在重大风险。若市值与资产净值比率跌破1,新股发行将产生稀释效应,企业可能难以在不损害现有股东利益的情况下筹集更多资本,导致资本形成停滞和良性循环中断。
更严重的是,加密货币价格下跌可能引发负反馈循环。分析师表示,企业为维护股价可能被迫抛售资产,进而加剧加密资产价值和投资者信心的螺旋式下降。
长期发展关键因素
分析师总结道:"企业加密资产持有模式代表了机构采用加密货币的新阶段,但并非没有风险。维持资产净值溢价、持续增量交易以及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将是这些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
分析师补充称,若能维持溢价,该模式将持续繁荣;但显著下跌或长期熊市可能导致恶性循环,使这类企业成为极高风险投资。
此前有研究机构指出,加密资产持有企业确实面临清算或崩溃风险,但相比Terra或三箭资本等历史危机时期,当前风险表现更为微妙。另有专家警告,杠杆化企业加密资产购买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短期内压力似乎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