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析] “抢占支付主导权”:Kakao与Naver正式启动稳定币实验

2025-07-13 17:26:05
收藏

韩国支付市场格局重塑:Kakao Pay与Naver Pay的自建支付基础设施战略

韩国两大电子支付巨头Kakao Pay与Naver Pay正加速布局自建支付基础设施,其战略意图已超越单纯支付服务提供,转向掌控核心清算网络与支付主导权。这一趋势与美国亚马逊、沃尔玛推进的稳定币战略异曲同工,标志着韩国"支付主导权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

■ 自建支付基础设施的深层动因:高费率结构痛点

现行支付体系下,韩国商户面临沉重手续费负担。数据显示,年销售额超30亿韩元的商户平均需支付2.08%的信用卡手续费,中小型商户费率亦达0.4%-1.5%。而电子支付平台费率更为高昂——Kakao Pay对中小商户收取0.89%的预付卡费率,普通商户费率最高突破2%;Naver Pay部分场景费率甚至达到3%。

更值得关注的是费率结构的不透明性。金融监管部门现行的自愿披露制度仅涵盖基础卡费,对PG手续费、结算延迟费、营销附加费等关键成本要素尚未建立强制披露机制,业界称之为"商户视角的财务黑箱"。

■ 战略布局现状:技术储备与试点并行

Naver Financial正通过线下支付终端"Naver Pay Connect"推进支付基础设施升级,同时与本土加密货币交易所Dunamu探讨稳定币合作。Kakao Pay则已注册"KRWKP"、"KRWP"等18项与韩元锚定稳定币相关的商标,技术布局与制度准备双轨并进。

但截至目前,两家企业均未启动正式试点项目。行业观察家将当前阶段评价为"战略实验期",认为其商业落地仍待验证。

■ 发展制约因素:监管壁垒与公平性质疑

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在2022年专项报告中警示:"当平台企业凭借数据垄断和用户流量优势切入金融市场时,可能引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公平性争议。"金融监管部门亦对稳定币与预付电子支付工具的边界保持审慎态度,在消费者保证金保护、破产清算程序、实名账户绑定等环节存在制度空白。

KC未来资本研究所指出:"相比科技巨头的支付扩张速度,韩国现行法律体系存在明显滞后性。"

■ 消费者选择:无奖励机制的市场接受度考验

技术架构的完备性并不等同于市场成功,最终决定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韩国消费者已深度依赖信用卡奖励体系,而稳定币支付方案可能导致此类激励消失,构成用户转换的重要阻力。

据行业观察,韩国央行开展的存款代币试点项目用户参与率低迷,受限于应用场景不足与体验缺陷,未能形成有效支付转化。专业媒体ZDNet评论指出:"区块链支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用户体验而非技术本身,当前完成度远未达到商业级要求。"

■ 支付主导权转移:从银行到平台的范式革命

全球支付市场正经历从工具竞争到控制权竞争的范式转变。亚马逊与沃尔玛为规避每年1400亿美元的跨行清算费,已启动自有稳定币计划。韩国双雄Naver、Kakao正遵循相同逻辑,构建"自主清算网络+数字支付工具"的闭环体系。

支付基础设施主导权会否从传统银行向科技平台转移,将成为观察韩国支付生态演变的核心视角。但必须认识到,若消费者信任建立、监管框架明晰、技术落地验证三大课题不能同步突破,这场变革或将面临实质性延迟。最终,谁能率先完成这个多维拼图,谁就将重塑韩国支付市场的权力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