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错过Bonk早期红利?这款顶级新模因币预售收官或将重塑2025富豪榜

2025-08-18 00:30:47
收藏

错过了Bonk的早期红利?这款即将结束预售的顶级新模因币或将改写2025年财富榜

北极帕布罗币——少数人才能体验的神秘财富之旅

2022年末,Bonk(BONK)以社区驱动型代币的身份席卷Solana生态。其发行价不到1美分,在行情图表上几乎不值一提。但那些在早期囤积数百万枚BONK的持有者,在代币价值爆发后见证了资产飙升至五到六位数。一位早期投资者在BONK公开交易首日投入2000美元,在项目巅峰时期资产已超过15万美元。如同大多数加密暴富故事,这个机遇转瞬即逝,让数千名潜在投资者扼腕叹息。

如今,一个名为北极帕布罗币(APC)的新项目正引发同等热度。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品,而是一个融合狂野叙事主题、创新质押模型的项目,其预售阶段即将结束,潜在投资回报率惊人。对于错过Bonk暴涨的人来说,APC的模因币预售可能是登上财富列车的最后机会。

超越数字货币的沉浸式叙事

北极帕布罗币构建了一个将神话探索与强劲代币经济相结合的奇幻世界。传说中,探险家北极帕布罗驾驶雪地摩托穿越地球冰封秘境,发掘具有连接神话与现实力量的APC代币。

当前预售第36阶段"地平线避风港"已完成98%,单价0.0008美元的APC已募集超340万美元。分析师预测上线时价格将达0.008美元,实现900%回报率。而长期目标价0.1美元意味着早期投资者可能获得12,400%收益,早期参与者已实现5,200%账面收益。

每周代币销毁机制

预售参与者还享有代币销毁机制的优势——每周未售出代币将永久退出流通,预售结束后剩余部分也将销毁,形成通缩供应模型。这种稀缺性设计旨在提升价值,同时奖励长期持有者。

66%年化质押收益的被动收入

北极帕布罗币最受瞩目的功能是其66%年化收益的质押计划。持有者可在上线后锁定APC两个月,无需任何操作即可获得可观收益。这是在预售到上线价格涨幅之外的额外被动收入。

举例来说,以当前0.0008美元价格投资3,500美元可获得4,375,000枚APC。按上线价0.008美元计算,这笔资产价值将升至35,000美元——尚未计入质押收益或后续涨至0.1美元的潜力。当前大额资金正持续涌入,剩余预售额度可能快速消耗殆尽。

Bonk(BONK)——多数人错过的早期机遇

2022年12月面世的Bonk凭借其模因属性和Solana链上首个主流模因币地位迅速走红。面向Solana NFT持有者的空投和激进社区营销使其短期内暴涨超4,000%,早期用几百美元购入数十亿代币的投资者实现财富自由。但后期入场者不得不承担溢价风险,价格剧烈回调让许多人追悔莫及。

虽然Bonk仍保持周期性上涨,但早期财富窗口早已关闭。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和模因币爱好者正在寻找具有类似爆发潜力项目的原因,也是北极帕布罗币预售被视为2025年第一季度结束前最值得关注目标的关键所在。

APC预售倒计时

北极帕布罗币预售正加速推进,每个阶段完成后价格都会上涨,剩余代币供应持续减少。当前阶段投资者不仅能以低位入场,还将加入一个融合社区互动、神话叙事且基于币安智能链长期发展的生态。

预售支持BNB、ETH、USDT、BTC、Solana和XRP多种购买方式,降低了美国投资者的参与门槛。随着大额交易和社群讨论热度攀升,最后阶段的预售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历史机遇的最终召唤

市场历史证明,错过模因代币的早期积累阶段代价高昂。Bonk的案例表明,无论是散户还是巨鲸,在爆发前布局都能将小额投入转化为巨额回报。北极帕布罗币凭借清晰的回报路径和引人入胜的项目叙事,正成为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新模因币。

随着北极帕布罗币上线临近,市场热情持续升温。通缩销毁系统、质押激励和社区驱动的冒险精神使其在模因币领域独树一帜。想要以预售价格入场的投资者可能需要迅速行动——"地平线避风港"阶段售罄后,最后阶段可能在数日内结束。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