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加密监管再升级:反洗钱新规冲击行业格局
欧洲监管机构并未止步于《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随着欧洲反洗钱管理局(AMLA)正式运作,加密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合规挑战——禁止匿名钱包、强制数据开放、跨境监管强化...布鲁塞尔正展现其深化监管的决心。面对这场新风暴,行业准备好了吗?
监管要点速览
• AMLA向欧洲加密平台发出严格合规警示
• 监管机构将彻查加密企业实控人以识别洗钱关联
• 2027年起全面禁止匿名钱包及隐私币
• 政府机构将强制获得加密账户数据直接访问权
AMLA强势介入:欧洲监管进入新阶段
在适应MiCA的严苛要求后,欧洲加密企业逐渐意识到:欧盟的监管步伐不会停歇。随着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AMLA开始运作,新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
AMLA主席布鲁娜·塞戈接受采访时强调:"必须对加密行业特有的风险实施充分保护"。与主要规范数字资产发行与交易的MiCA不同,AMLA作为跨境监管者,将对资金流动与组织结构实施直接管控。
具体而言,交易所、托管钱包提供商及加密ATM运营商需申报实控人、股东及控股结构信息。塞戈表示,这种主动监管模式旨在识别不透明架构与高风险渠道。
但在法规执行仍存在国别差异的欧洲市场,如何统一实施这些监管措施,将成为确保新框架有效性的关键挑战。
2027年:加密匿名时代的终结
监管压力持续加码。自2027年7月起,欧洲将全面封杀匿名钱包及门罗币、大零币等隐私加密货币。
更激进的举措是:加密企业必须向监管机构开放数据库。各国金融情报部门与AMLA将获得"直接、即时、无障碍"的账户访问权限。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加密货币保护用户隐私的原始特性。
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亲加密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当美国转向行业友好型监管时,欧洲仍坚持强硬立场。这种监管分歧可能导致加密企业流向政策更宽松的司法管辖区。
监管收紧的双刃剑效应
MiCA为欧洲加密市场奠定了监管基础,而AMLA正试图通过严格规则控制每个环节。这种监管强化虽能提升政府信心,却可能引发技术外流——当欧盟加强封锁时,美国等地区正铺开欢迎的红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