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货币的最佳创意为何难以落地|观点

2025-07-01 17:49:52
收藏

几周前,模因币项目Zerebro创始人Jeffy Yu在镜头前上演了一场"自杀"闹剧。随后其钱包资产开始转移。庆幸的是,这只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表演——尽管引发的舆论反噬实属必然,但报道中提及的动机(逃避骚扰与勒索)却揭示了行业深层次问题。我绝不赞同这种极端行为,但理解那种想要消失的冲动。




加密世界的混沌生存法则

加密货币领域充满无常。今日万众瞩目,明日可能销声匿迹。虽然伪造死亡过于极端,但"消失"的念头对许多创始人而言并不陌生。这种想要隐退、重获匿名的压力真实存在——并非因为愧疚,而是因为即便你怀着最大诚意创业,只要行情暴跌,就会被轻易打上"骗子"标签。

这不仅是个人困境,更是我们共同创造的行业环境:表面上鼓励冒险创新,实则对失败零容忍;创业者的人格被简化为代币价格曲线;无论初衷如何,失败总被等同于欺诈。我们标榜追求创新,却构建了一个让多数创意胎死腹中的文化——因为创始人往往先被耗尽。




当成功成为负累

2021年我联合创立Pegaxy时,项目迅速走红,数周内用户突破数十万。我们刻意压低代币初始估值以求稳健发展,但加密市场拒绝慢节奏。随着市场狂热,我们的代币被裹挟着暴涨百倍。突然之间,投资者的关注焦点从项目实质转向价格曲线,路线图变得无足轻重。

而当行情逆转时,舆论顷刻倒戈。作为项目代言人,我几天内就从英雄沦为恶徒——并非因为欺诈或卷款跑路,只因代币经历了不可持续的投机狂欢后回归原点。热潮退去,投资者转向新风口,留下的价格落差需要替罪羊。这就是多数创始人的现实:在持有人眼中,你不过是其资产包的代言符号。




失败≠欺诈

当前加密领域最危险的趋势,是将所有挫折都归咎于恶意。我们混淆了道德过错与市场波动——即便项目获得广泛采用、团队透明、执行有力,事后仍会被重构叙事:"他们早该预见到"。一旦这种叙事形成,便再难扭转。

这尤其令我担忧年轻创业者的处境。那些初尝成功便遭遇舆论反噬的新人往往选择永久退出,并非缺乏创意,而是看清了这个循环:追捧、诋毁、耗尽。谁愿重复这种体验?结果就是,那些更成熟、更有价值的创意永远无法面世。在这个行业,耐力而非天赋才是稀缺品。




生存之道

如何坚持?你需要锻造心理茧房:停止阅读评论,不再自我辩解,暂时沉默建设。去散步、读书,带着妻子深入没有信号的森林。我曾每天十小时挨户推销,习惯被拒绝——但这些准备都不足以应对加密世界的集体愤怒。当群体否定你公司的价值乃至你的人格时,最难的是保持专注继续建设。




我们正在失去的不仅是创业者

更严重的是,这种文化不仅伤害人,更扭曲产品。团队开始为平息舆论而非实现愿景而建设,为最喧闹的持有人而非真实用户设计。当多数社区被激励榨取价值而非持续发展,最终只会产生无人满意的失败产品。我们不仅在失去人才,更在迷失初心。




给二次机会留出空间

我们当然要揭露真正的骗子。但必须停止将每个失败创业者都归入同类。加密世界标榜"公开实验",却构建了失败即永劫的生态。那些链上链下最重要的公司,往往由经历过失败的人创建。如果我们不给这些人重新尝试的机会,不仅扼杀创新,更将未来拱手让给那些毫无担当的匿名者。

加密世界不需要更多英雄,而是需要能让建设者长期驻留的文化土壤,让他们真正构建有价值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