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bic与门罗币:威胁还是作秀?
2025年8月11日,Qubic团队宣布对门罗币区块链发起51%攻击,随后披露其下一个目标——狗狗币。对于加密社区而言,这类声明令人不安,因其引发了对网络安全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质疑。
实际上,匿名币区块链并未遭受实质影响,许多人认为该项目的行动只是哗众取宠的炒作。
自由意志内核
2012年,比特币论坛用户Come-from-Beyond(本名谢尔盖·伊万切格罗)曾发文描述正在开发的数字资产Qubic(基于法定人数的代币,QBC),旨在解决比特币的缺陷。根据他的构想,更完美的加密货币应具备以下特征:
• 零转账手续费
• 交易不可追踪
• 矿工通过绑定IP地址的网络带宽完成"工作量证明",无需昂贵硬件
• 代币发行速率由矿工群体而非开发团队决定
• 数字资产更接近法币形态
• 无需存储高耗能的完整区块链节点,每个矿工仅需处理部分网络数据
• 显著提升的交易速度
• 更低能耗的绿色区块链
论坛最初对此持怀疑态度。开发者被追问技术细节,特别是关于法定人数共识机制和抵御51%攻击的方案。有参与者嘲讽建议伊万切格罗应先补习密码学和区块链基础知识。
随着讨论深入,用户开始展现兴趣。伊万切格罗首次详细解释如何防御女巫攻击时,同期发布的Qubic白皮书(现不可查)强调网络的"自由核心"特质,认为这将吸引自由主义者。后续补充的架构理念主张:即使缺乏专业知识的用户也应能影响项目发展。
Qubic现状
在启动Qubic前,伊万切格罗曾参与首个权益证明加密货币NXT的开发,后加入IOTA团队。2018年IOTA将Qubic方向列为首要任务,但一年后他离职专注开发基于Qubic的去中心化AI项目AIGarth。
2022年4月,Qubic主网上线并发行同名代币,集成采用"实用工作量证明"(PoUW)共识的AIGarth系统。该机制将算力导向实际应用场景(如AI模型训练)。根据内部文件,其计算资源明确排除军事用途。
网络架构允许验证者仅使用内存运行,采用676个计算节点支持的QBC协议,决策需三分之二以上节点同意。节点名单每周期按评级更新,由此实现1550万TPS的纪录速度。
支配式自由
作为PoUW概念验证,Qubic首先尝试控制门罗区块链。2025年8月11日攻击初期,其将算力分配于XMR挖矿和AIGarth训练,该策略最终使收益达到直接挖矿的三倍,引发算力蜂拥。
初期社区抛售所得XMR并回购QUBIC代币销毁制造通缩,后经投票改为半数销毁、半数奖励矿工。经济刺激吸引大量门罗矿工转投,加速网络"捕获"。
市场反应与影响
事件引发专家和门罗社区的强烈批评,多数观点认为这更像公关噱头而非真实威胁。尽管攻击实际效果有限,却为行业带来高度关注。
Qubic双挖矿池使XMR和QUBIC同步开采成为可能。7月25日事件曝光后,QUBIC价格最高上涨75%至0.0000034美元(撰稿时回落至0.0000026美元),XMR同期短暂下跌25%后回升至265美元。门罗币网络讨论度达五年峰值,PoW搜索量创三年新高。
攻击期间门罗网络仍正常处理交易。Qubic团队博客称,除展示算力外包外,事件主要启示在于揭示了攻击网络的经济动机。其表示:"测试性捕获完成后,门罗核心功能完好。最终目标是让Qubic矿工保障其协议安全,届时奖励将通过Qubic矿池流动。"
与此同时,伊万切格罗的项目遭受持续一周的DDoS攻击,但被成功抵御。
下一站:瞄准狗狗币
8月17日社区投票选定狗狗币矿池作为新目标。伊万切格罗称这只是普通挖矿行为,预计需一个月准备期,期间将继续开采XMR获利。
隐私币社区随后提出多项防御方案:
• 设备本地化
• XMR与其他加密货币联合挖矿
• 采用达世币的ChainLocks解决方案
事件影响可能波及整个加密行业,或促使PoW网络升级防护体系。但Qubic的做法留下争议:应开发者请求进行"白帽"测试与未经邀请的主动攻击存在本质区别。这种矛盾在伊万切格罗2012年强调的"不侵略原则"——自由意志主义核心理念映照下尤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