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BlockDAG募资4.05亿美元投放1.98万台矿机,月活用户突破300万——HYPE币价低迷与Stellar困局下的逆势增长

2025-09-13 20:25:52
收藏

2025年9月三大项目释放鲜明信号 市场表现高下立判

2025年9月,三大关键项目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信号。Hyperliquid(HYPE)在短期市场压力下显露颓势;Stellar(XLM)虽持续推进数字化进程,却难以将技术进展转化为币价上涨。而BlockDAG(BDAG)正以可见的生态应用打破市场疑虑——已发货19,800台矿机,每日活跃数百万APP矿工用户,募资突破4.05亿美元。其0.0013美元锁定价预售、持续扩张的全球社区及基础设施,已确立其作为2025年加密货币投资首选的地位。该项目用实际数据回答了"当下该投资哪种加密货币"的问题。

BlockDAGX10:从话题标签到现象级事件

#BlockDAGX10标签已成为草根采纳的象征。从电报群到YouTube直播,数千用户自发分享X10、X30及X100矿机的收货实拍与运行视频。这些未经修饰的真实场景展示了全球家庭与办公室中的设备配置、运行表现及收益情况。

目前项目已发货超19,800台矿机,并以每周2,000台的速度增长。4.05亿美元预售募资额与262亿枚代币销售量,使BlockDAG演变为一场社会运动而非单纯预售活动。首批参与者已获得2,900%的投资回报,而0.0013美元的代币认购价窗口将持续至10月1日,市场紧迫感正持续升温。

更宏大的叙事正在展开:X1应用日活用户突破300万,32.5万社区成员积极参与,项目影响力覆盖130个国家。实际上,BlockDAG在上线交易前就已构建起全球化网络生态,这使其成为"当下该投资哪种加密货币"问题最具说服力的答案。

HYPE短期承压但基本面稳固

Hyperliquid(HYPE)9月4日报45.48美元,24小时跌幅1.11%。技术指标显示48.44美元附近存在阻力,40.84美元形成支撑,RSI 52.75反映市场观望情绪。布林带扩张预示波动性加剧,短期方向仍不明朗。

尽管动能不足,其基本面亮点突出:39%的代币供应量预留作第二轮空投,有效激励用户参与质押。此外,由Paxos储备支持的$USDH稳定币集成计划引发期待,该举措不仅增强流动性,还将引入基于收益的HYPE回购机制,为代币提供超越投机交易的长线支撑。

虽然HYPE价格走势犹豫,但生态发展确保其持续相关性,当前阶段更似与交易者进行等待博弈。

Stellar(XLM):基本面强劲却受阻技术面

Stellar(XLM)价格回落至0.358美元,较近期0.368美元高点下跌2.7%。0.362美元阻力位压制上涨动能,交易量显示买盘意愿有限。若0.35美元支撑失守,可能引发更深回调。

值得关注的是,Stellar网络基本面呈现相反趋势。Stellar发展基金会预计年底数字化资产规模将达30亿美元,仅第一季度已完成7.57亿美元资产发行。Protocol 23升级虽提升治理效能,但尚未转化为市场看涨情绪。

对短线交易者而言,XLM仍受技术面制约;对长期持有者来说,机构对数字化资产的采纳印证了Stellar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持续价值。

BlockDAG领跑"当下该投资何种加密货币"议题

Hyperliquid与Stellar虽各有实质进展,却均受困于不确定的价格走势——HYPE期待稳定币集成提振需求,Stellar的数字化领导力则遭遇技术面压制。

BlockDAG则呈现交易者可验证的成果:4.05亿美元募资、1.98万台矿机交付、300万APP用户及超32.5万全球社区成员,使其已具备成熟网络特征而非待启动项目。首批参与者2900%的投资回报率印证先发优势,当前0.0013美元的预售价在估值提升前提供最后窗口期。

对于寻求"当下该投资何种加密货币"的决策者,BlockDAG在实证数据、生态采纳与上涨潜力间展现出最佳平衡。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